出處:漢·孔融《衛尉張儉碑》:“君稟乾綱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軌,冰潔淵清,介然特立。”
冰清水冷 指冷冷清清。
出處:《何典》第四回:“初時還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鬧弗清楚,到也不甚覺著。及至斷了七,出過棺材,諸事停當,弄得家裏冰清水冷。”
冰清玉粹 比喻德行高潔。
出處:《初學記》卷十七引晉孫綽《原憲贊》:“原憲玄默,冰清玉粹。誌逸九霄,身安陋術。”
冰清玉潔 象冰那樣清澈透明,象玉那樣潔白無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於女子)。
出處:漢·司馬遷《與摯伯陵書》:“伏唯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誌,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
冰清玉潤 潤:滋潤。象冰壹樣晶瑩,如玉壹般潤澤。原指晉樂廣衛玠翁婿倆操行潔白。後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潔。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註引《衛玠別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潤之望。”
秉節持重 保持節操,謹慎穩重。
出處:《後漢書·伏湛傳》:“[伏湛]遭時反覆,不離兵兇,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誌。”
不撓不折 不彎曲,不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誌堅強。
出處:宋·劉炎《邇言》:“夫觀錢塘江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發沖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才高行潔 才智高超,操行純潔。
出處:漢·王充《論衡·逢遇》“才高行潔,不可保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保必卑賤。”
蒼松翠柏 蒼:青色。翠:青綠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貴品質、堅定節操的人。
出處:清·蕭執中《勉縣定軍山武侯墓楹聯》:“古石幽香名士骨;蒼松翠柏老臣心。”
出塵不染 比喻身處汙濁的環境而能保持純潔的節操。
出處:宋·周敦頤《周濂溪集·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純壹不雜 純:純粹;壹:單壹;雜:駁雜,不純潔。形容純粹、單壹,沒有雜質。
出處:魯迅《“題未定”草》:“東林黨也有小人,古今來無純壹不雜的君子群。”
純正無邪 邪:不正當。純潔真摯,沒有壹點邪念。
大節不奪 大節:臨難不茍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誌向。
出處:《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蹈節死義 蹈:履行,實行。堅守節操,以身殉義。
出處:《晉書·元帝紀》:“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庶贖斧鉞之誅。”
德薄才疏 薄:淺;疏:空虛。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謙辭。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
德厚流光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響;光:通“廣”。指道德高,影響便深遠。
出處:《谷梁傳·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德淺行薄 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淺薄。
砥節奉公 磨礪名節,奉行公事。
出處:《明史·周延傳》:“延顏面寒峭,砥節奉公。權臣用事,政以賄成,延未嘗有染。”《明史·梁材傳》:“砥節守公如壹日,帝眷亦甚厚。”
砥節厲行 指磨礪操守和品行。同“砥節勵行”。
出處:漢·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節厲行,直道正辭。”
砥節勵行 指磨礪操守和品行。砥,磨練。勵,振奮;振作。
出處:《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休者,砥節勵行,樂道好古,恬於榮利,不事諸侯。”
砥節礪行 指磨礪操守和品行。同“砥節勵行”。
出處:王闿運《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樸堅,砥節礪行,穎敏足以成學,迂誠足以矯世。 ”
砥礪風節 磨煉品格、節操。
出處:《元史·魏初傳》:“請自今監察禦史按察司官,在任壹歲,各舉壹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亦可為國得人。”
砥身礪行 猶言砥節礪行。指磨礪操守和品行。
出處:《梁書·儒林傳序》:“建國君民,立教為首,砥身礪行,由乎經術。”
方正不阿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諛,謅媚。指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謅媚。
出處:《明史·王徽傳》:“有方正不阿者,即以為不肖,而朝夕讒謗之,日加浸潤,來免改疑。”
風骨峭峻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氣,剛直不阿。也比喻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
出處:唐·韓愈《感春》詩:“孔丞別我適臨汝,風骨峭峻遺塵埃。”
高風亮節 高風:高尚的品格;亮節:堅貞的節操。形容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後集》卷壹:“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高節清風 高節:高尚的氣節;清風:清廉的作風。氣節高尚,作風清廉。比喻人品高潔。
出處:明·孫明儒《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高節清風今已矣,英雄須識時宜。”
狗彘不如 彘:豬。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十八回:“君有難,臣當不顧其身而救之,豈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狗彘不若 彘:豬。連豬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
出處:《荀子·榮辱》:“人也,憂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狗彘不食 連狗豬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極端惡劣。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元後傳》:“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余。”
光明磊落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出處:《晉書·右勒載記下》:“大丈夫行事,當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潔。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漢過》:“含霜履雪,義不茍合;據道推方,嶷然不群。”
蕙心紈質 心靈如蕙草芬芳,品質似紈素潔白。比喻品行高潔。
出處: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
積雪封霜 形容操守高潔堅貞。
出處:《南史·齊江夏王鋒傳》:“常忽忽不樂,著《修柏賦》以見誌,曰:‘……沖風不能摧其枝,積雪不能改其性。’”
箕山之節 箕山:古代傳說唐堯時的隱士許由、巢父隱居的地方。節:名節,節操。指歸隱以保全節操。舊時用以稱譽不願在亂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誌”、“箕山之操”。
出處:《呂氏春秋·求人》:“昔堯朝許由於沛澤之中,曰:‘……請屬天下於夫子。’許由辭曰:‘為天下之不治與?而既已治矣。自為與?啁噍巢於林,不過壹枝;偃鼠飲於河,不過滿腹。歸已君乎!惡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穎水之陽,耕而食,終身無經天下之色。”
堅貞不屈 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誌堅定,決不屈服。
出處:《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後漢書·王龔傳》:“王公束修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茍得,不為茍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
堅貞不渝 堅守節操,決不改變。
出處:徐遲《牡丹》:“她們不屈不撓、堅貞不渝,任何考驗不足以動搖她們。”
潔身自愛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汙。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出處:《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
潔身自好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汙。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出處:《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
潔身自守 保持住個人自身的純潔。
竭誠盡節 竭:盡。誠:忠誠。節:節操。表現出最大限度的忠誠與節操。
金石不渝 像金石壹樣不可改變。形容堅守盟約、節操等。
襟懷坦白 襟懷:胸懷;坦白:正直無私。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出處:宋·黃榦《黃勉齋文集·七·祭李貫之》:“貫之性質粹美,襟懷坦夷,凝靜有常。”
盡誠竭節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經明行修 舊指通曉經學,品行端正。
出處:《三國誌·魏書·高柔傳》:“今博士皆經明行修,壹國清選。”
精金良玉 精金:精煉的金;良玉:美玉。純金美玉。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
出處:宋·程頤《程明道先生行狀》:“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
精金美玉 精金:精煉的金。純金美玉。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歐陽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磊落光明 襟懷坦白,光明正大。
出處:《明史·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傳贊》:“綢繆庶務,數進讜言,跡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剛言鯁亮,有古大臣節概。”
芒寒色正 指星光清冷色純正。也借以稱頌人的品行高潔正直。
出處:唐·劉禹錫《柳河東集序》:“粲焉如繁星麗天,而芒寒色正。”宋·張孝祥《代季父上陳樞密書》:“此數公者,聲稱德望,炳然較著,真與芒寒色正者比。”
寧死不辱 寧願被處死也不肯受辱。
品貌非凡 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尋常。品行相貌都超出壹般。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世兄品貌非凡,將來是要壹定發達的。”
輕薄無行 指輕佻浮薄,品行不好。
清風高節 比喻人品格純潔,節操高尚。
清風勁節 比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
出處:清·戴名世《〈左尚子制義〉序》:“忠毅(左忠毅)以清風勁節,罹於黨禍,海內至今仰之。”又《贈葉蒼巖序》:“兩人官位相埒,而俱以清風勁節,顯名天下。”
清風峻節 清廉正直的風尚,高尚峻偉的氣節。
出處:唐·韓愈《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中充天章閣待制王公行狀》:“公雍容侍從之列,以清風峻節,為壹時所畏。”
清風亮節 比喻人品格高尚,節操堅貞。
清身潔己 指保持自身節操,身體力行。
秋月寒江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純明凈。
出處: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德人天遊,秋月寒江。”
人以群分 人按照其品行、愛好而形成團體,因而能互相區別。指好人總跟好人結成朋友,壞人總跟壞人聚在壹起。
出處:《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仁人誌士 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出處:《論語·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市井無賴 指城市中遊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出處: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王倫本壹狎邪小人,市井無賴。”
守節不移 堅守節操,決不改變。亦作“守節不回”。
束身自好 束身:約束自己,不使放縱;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純潔。
出處:《後漢書·卓茂傳》:“束身自修,執節淳固。”
水潔冰清 潔:潔白。清:清凈。指像冰和水壹樣潔白清凈。形容人的品格高潔或文筆雅致。
松筠之節 松與竹材質堅韌,歲寒不雕,因以“松筠之節”比喻堅貞的節操。筠,竹。
歲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操的人。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銅臭熏天 銅臭:銅錢的氣味。充滿難聞的銅錢氣味。常用以譏刺有錢人品行醜惡。也指賄賂公行,敗壞風氣。
退食從容 指官吏品行節儉正直,儀容從容自得,可為楷模。
出處:語出《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鄭玄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儉而順心誌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
完名全節 指名節得以保全。
頑皮賴骨 ①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②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的人。
頑皮賴肉 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也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的人。同“頑皮賴骨”。
頑皮賊骨 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的人。
文人無行 喜歡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行出處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出處:《周易·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邪魔外道 佛教用語。指妨害正道的邪說和行為。比喻不符合正統思想的主張或教義。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
出處:《藥師經》:“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
行同能偶 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出處:《漢書·食貨誌上》:“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於天子,學於大學,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則別之以射,然後爵命焉。”
雪操冰心 誌行品德高尚純潔。
言多傷行 話多易出問題,以致言行不壹,使品行受損害。
出處:元·關漢卿《金錢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無記性,言多傷行。”
言多傷幸 話多易出問題,以致言行不壹,使品行受損害。同“言多傷行”。
出處:元·石德玉《紫雲庭》第壹折:“他那裏問言多傷幸,絮得些家宅神長是不安寧。”
言多傷幸 話多易出問題,以致言行不壹,使品行受損害。同“言多傷行”。
陽煦山立 象太陽那樣暖和,象山嶽那樣屹立。比喻人性格溫和,品行端正。
出處:宋·胡繼宗《書言故事·顏貌類》:“王君陽煦山立,宗廟器也。”
壹塵不到 形容清凈純潔。
出處:唐·唐彥謙《遊清涼寺》詩:“壹塵不到心源凈,萬有俱空眼界清。”
飲泉清節 指廉正清白的節操。
出處:《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為廣州刺史,經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雲此水,壹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抵任後,吳“清操逾厲”。
英風亮節 高尚的風格和節操。
出處:毛錡《悼念周恩來總理》詩:“可欽可敬的周總理,英風亮節堪師表。”
玉潔冰清 象玉那樣潔白,象冰那樣清凈。形容人心地純潔,品行端正。
出處:漢·桓譚《新論·妄瑕》:“伯夷叔齊,冰清玉潔,以義不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餓死首陽。”
玉潔松貞 象玉壹樣潔凈,如松壹般堅貞。形容品德高尚。
出處:唐·皇甫枚《飛煙傳》:“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緣耳。勿謂妾無玉潔松貞之誌,放蕩如斯。”
玉清冰潔 猶玉潔冰清。
出處:宋·高觀國《花心動·梅意》詞:“碧蘚封枝,點寒英、疏疏玉清冰潔。”
玉潤冰清 像玉壹樣潤澤,像冰壹樣清純。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出處:宋·曾鞏《荔支》詩之二:“玉潤冰清不受塵,仙衣裁剪絳紗新。”
仗節死義 指堅守節操,為正義而死。
出處:宋·蘇軾《上皇帝書》:“前山陽亡徒蘇令,縱橫史士,臨難莫肯仗節死義者,以守相威權素奪故也。”
貞風亮節 猶言高風亮節。
出處: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銘》:“高明遠德,系軌於時;貞風亮節,流聲累葉。”
貞高絕俗 高尚堅貞的節操超出普通人。
貞松勁柏 以松柏的堅貞勁直,比喻人的高尚節操。
出處:金元好問《題石裕卿郎中所居四詠·雪巖》:“貞松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壹色新。”
正人君子 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
出處:《舊唐書·崔胤傳》:“胤所悅者阘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
知人之明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至誠高節 至:最。最忠誠,最高尚的節操。形容人品高尚。
出處:《魏書·儒林傳·徐遵明傳》:“至誠高節,堙沒無聞,朝野人士,相與嗟悼。”
誌潔行芳 誌向高潔,品行端正。
出處:《後漢書·張堪傳》:“年十六,受業長安,誌美行厲,諸儒號曰聖童。”
籬牢犬不入 籬笆編得結實,狗就鉆不進來。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壞人就無法勾引。
狗豬不食其余 食:吃。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的品行極其卑鄙齷齪。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元後傳》:“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余。”
不為五鬥米折腰 五鬥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出處:《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茍且偷生。
出處:《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