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幽默又有意義的成語故事

幽默又有意義的成語故事

1、呆若木雞

戰國時,鬥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壹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壹位鬥雞迷。為了能在鬥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shěng)子幫他訓雞。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子說:“雞沒訓好,它壹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沈不住氣。”

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沈穩。”又過了幾天,紀子終於對來人說:“請妳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壹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

因此,齊王用這只雞和別人鬥,自然場場獲勝。他那高興的樣子就甭(béng)提了。後來人們又把“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為害怕或驚奇發呆的樣子。

2、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

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小偷找來壹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雞鳴狗盜

有壹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麽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昭王有個寵愛的妃子。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壹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qiú)(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壹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鉆狗洞偷東西。

他了解到,那件狐白裘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裏,便借著月光,鉆進貯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孟嘗君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怎麽能叫呢?

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壹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壹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麽還沒睡踏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

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成語“雞鳴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4、盲人摸象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壹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壹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

鏡面王吩咐侍臣說:“妳找壹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壹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鏡面王說:“妳明天壹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摸大象身體的壹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布什麽重大的事情。不壹會,使者領著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妳們都摸到大象了嗎?”盲人們齊聲回答說:“我摸到大象了!”鏡面王又說:“妳們每個人都講述壹下大象是什麽模樣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說:“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壹只盛漆的大圓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說:“大王,大象應該像壹把掃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說:“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

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壹根粗繩索。”壹群盲人分成了幾夥,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說的不對。他們又紛紛到鏡面王前爭辯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這時,在場的臣民見此都大笑不止,鏡面王也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笑了起來。

5、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有壹天對楚襄王說:“妳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妳。

妳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壹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妳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麽不幸。如果妳壹直寵信這個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

妳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麽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