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若金湯”這個成語比喻堅固的防禦工事,但是“金湯”是什麽東西,為什麽可以比喻堅固呢?實際上,“金湯”是“金城湯池”的縮略語。金子打造的城墻當然堅固無比,是為“金城”;“湯池”是灌滿了滾水的護城河。無水的護城河叫“隍”,有水的護城河叫“池”。
出處 :《漢書·蒯通傳》。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非常堅固。?
擴展資料
典故:
在《蒯通傳》這篇傳記中,班固講述了蒯通遊說的故事。秦末亂世,陳勝、吳廣起義,派武臣攻奪趙地。武臣率軍壹直攻打培宴到範陽城,範陽令徐公準備誓死保城,到處修建防禦工事,準備抵抗到底。
當時,範陽城裏有壹個口才極好的辯士名叫蒯通,得知武臣已經兵臨城下了,就去拜見徐公。他張口就向徐公致哀,然後又向他道賀,弄得徐公莫名其妙,連忙問他這樣做的緣故。
蒯通說:“大人當範陽令十多年來,殺戮搶奪,逼得人民妻離子散,弄得百姓對妳怨聲載道,只因先前有嚴厲的秦法在為妳擋災阻禍,百姓才對妳無可奈何。現在天下大亂,秦法不管用了,百姓還不把妳剝皮剔骨以報昔日之仇?但大人若聽小人的話就不會死,而且粗物還會富貴。”那範陽令壹聽,就趕緊讓他給自己出主意。
蒯通就啟程去求見武臣。武臣此時正在招攬四方豪傑,非常願意接見他。蒯通對武臣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打仗的上策。
以範陽令徐配凳銀公為例,假如他整頓士卒固守,您就要出兵攻城,但人都是貪生怕死的,徐公守不住了肯定會投降,到了那個時候投降,您的士卒個個怨氣十足,您還能饒得了他嗎?饒不了他,殺了他,其他地方的守將們就會說,‘徐公投降了還被殺’。
他們就會據城堅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不如用隆重的禮節迎接徐公,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其他地方的守將們就會說,‘徐公先投降得到了富貴’,則壹定會相繼投降。”
武臣聽完蒯通的計策後,覺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計策行事。果然在範陽令投降後不久,附近幾百裏的守城官吏也都紛紛向武臣投降了,雖“金湯城池”也沒什麽用處了。
後人就把“金城湯池”壹次縮略作“金湯”,用“固若金湯”來比喻城池和陣地堅固異常,無法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