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出自洛陽的成語

出自洛陽的成語

1、 定鼎中原

大禹治理了洪水,接著又鑄造了九個大鼎,到了商周時九鼎成為傳國之寶,誰想統治天下,就要先奪取九鼎。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舉兵討伐,滅了商朝。滅商後,周武王的第壹件事就是準備把九鼎搬運到周朝的國都鎬京(今西安市西南)。誰知那九尊大鼎個個象小鐵山,既難搬又難運。武王組織了大批人馬,據說壹尊鼎就動用了八九萬人,花了幾個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陽。當他們準備再向西拉時,不管用什麽辦法,大鼎象生了根似的,定在那裏巍然不動。武王聞知此事,感嘆地說:“九鼎是鎮國之寶,它們到了洛陽不往西走,定有緣故。夏朝國都在洛陽,洛陽又位於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國都遷到洛陽不成?如果是這樣,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陽吧。”不料正當武王準備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禮時,卻不幸病故了。

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了位,在周公旦的輔佐和幫助下,在太廟裏建成了壹座宏偉壯麗的大殿,選擇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諸侯,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滅商的大業,取得了天下。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定鼎洛陽”的功勞,就興建了壹座殿宇輝煌的周公廟,廟裏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至今,周公廟仍坐落在洛陽老城的西關外供人們瀏纜憑吊。周公廟前的道路則取名為定鼎路。

2、前倨後恭

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裏人。他出身農民,少有大誌,曾隨鬼谷子學遊說多年。後辭別老師,下山求取功名。

蘇秦先回到洛陽家中,變賣家產,然後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無壹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洛陽。

洛陽的家人見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連蘇秦央求嫂子做頓飯,嫂子都不給做,還狠狠訓斥了他壹頓。蘇秦從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讀。他把頭發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錐子刺自己的腿,“頭懸梁,錐刺股”便由此而來。

壹年後,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開始二次周遊列國。這回終於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當此時的蘇秦衣錦還鄉後,他的親人壹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

這即是“前倨後恭”的典故。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後來謙恭,以及見風使舵,見機行事的人。

3、挑肥揀瘦

遠在東漢劉秀時期,光武帝劉秀曾在都城建立了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這座太學即位於洛陽開陽門南5裏遠的地方。當時,在太學裏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揀瘦”就是其中之壹。

當時太學裏,有位教學博士,姓甄名字,很有學問。有壹年臘月三十,光武帝劉秀下詔賞賜太學裏的教學博士們每人壹只羊,讓太學高高興興地歡度春節,可當羊趕到太學大院後,卻出現了問題。原來這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壹,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學博士們七嘴八舌,吵嚷了半天,也沒有商量出壹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這時,甄宇站起來說道:“我們都是教學博士,為人師表,不能斤斤計較,挑肥揀瘦!”說罷,他便從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來,徑直牽了去。這下,大家不再爭論,妳謙我讓,很快就分完了這群羊,各自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這段讓羊的佳話傳了出去,洛陽城裏的人無不贊揚甄宇,還給他起了個帶有敬意的別號“瘦羊博士”。從此,“挑肥揀瘦”這個成語也就傳開來了。

4、洛陽紙貴

人們常說:自古洛陽出才子。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壇上燦若群星的洛陽才子之壹。

左思從小出身貧寒,且相貌醜陋,但他視榮辱如浮雲,看名利為糞土,把精力都用在學習和文學創作上,寫出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詩佳作。其中,《三都賦》問世後,受到朝野各界熱烈贊頌,壹時風行洛陽,豪貴之家爭相傳抄,洛陽市場上的紙價也因而昂貴起來。以後,“洛陽紙貴”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來稱譽某些作品迅速而廣泛地傳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