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多用指小人行為的貶義成語有哪些

多用指小人行為的貶義成語有哪些

阿貓阿狗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任何輕賤的,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

出處:魯迅《我的第壹個師父》:“這和名孩子為阿貓阿狗,完全是壹樣的意思:容易養大。”

阿諛奉承 阿諛:用言語恭維別人;奉承:恭維,討好。曲從拍馬,迎合別人,竭力向人討好。

出處: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壹味阿諛奉承。”

阿諛求容 容:容色,好的臉色。曲意奉承,取悅於人

出處:《孔叢子·抗誌》:“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

鮑魚之次 賣鹹魚的店鋪。魚常腐臭,因以喻惡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鮑魚之次”。

出處:《大戴禮記·曾子疾病》:“與君子遊,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與小人遊,貸乎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王聘珍解詁:“次,若今市亭然。”

卑躬屈膝 卑躬:低頭彎腰;屈膝:下跪。形容沒有骨氣,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

出處:宋·魏了翁《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後,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諂上欺下 諂:討好,奉承;欺:欺壓。討好上司,欺壓下級。

出處:漢·楊雄《法言·修身》:“上交不諂,下交不驕。”

城狐社鼠 社:土地廟。城墻上的狐貍,社廟裏的老鼠。比喻依仗權勢作惡,壹時難以驅除的小人。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晉書·謝鯤傳》:“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鴟鸮弄舌 鴟鸮:貓頭鷹壹類的鳥,比喻小人。鴟鸮賣弄口舌。比喻小人撥弄是非,得以逞強。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枉了妳揚威耀武,盡忠竭節,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舌,烏鴉展翅,強配鸞凰。”

浮雲蔽日 浮雲遮住太陽。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後泛指小人當道,社會壹片黑暗。

出處:漢·陸賈《新語·慎微》:“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

宮鄰金虎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貪婪如金之堅,兇惡如虎之猛。

出處:漢·應劭《漢官儀》:“不制之臣,相與比周,比周者宮鄰金虎。宮鄰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進,與君為鄰。”

狗眼看人 比喻眼光勢力。

狐鳴梟噪 比喻小人氣勢囂張。

出處:唐·韓愈《永貞行》:“狐鳴梟噪爭署置,睗跳踉相嫵媚。”

雞鶩相爭 雞鶩:比喻平庸的人。舊指小人互爭名利。

出處:戰國·楚·屈原《蔔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雞鶩爭食 雞鶩:比喻平庸的人。舊指小人互爭名利。

出處:戰國·楚·屈原《蔔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蘭艾難分 蘭:香草名,比喻賢者;艾:臭草,比喻小人。好人、壞人難於分清。

出處:《宋書·沈攸之傳》:“今復相遇,起接鋒刃,交戰之日,蘭艾難分。土崩倒戈,宜為蚤(早)計,無使壹人迷昧,而九族就禍也。”

龍屈蛇伸 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誌。

攀炎附熱 猶言趨炎附勢。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喬龍畫虎 形容假心假意地獻殷勤。

親賢遠佞 佞:巧言諂媚的人。親近有才能的賢人,疏遠阿諛奉承的小人。

青蠅點璧 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同“青蠅點素”。

出處:明·張居正《答司成姜鳳阿書》:“昔在詞林,宿承休問,中見青蠅點璧,每切不平。”

青蠅點素 青蠅:蒼蠅,比喻進讒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絹。蒼蠅玷汙素練。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

出處:《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漢·王充《論衡·累害》:“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汙,常在練素。”

青蠅染白 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同“青蠅點素”。

出處:《藝文類聚》卷二六引三國·魏·丁儀《厲誌賦》:“疾青蠅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趨權附勢 趨:奔走;權:權勢。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出處:宋·李覯《名公手書·蕭註》:“註鄙人,然而有誌於聖賢之術,心銘足下之道,故發此書以聞,非今之趨炎附勢輩,聞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足下其以為是非。”

趨炎附勢 趨:奔走;炎:熱,比喻權勢。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出處:《宋史·李垂傳》:“今已老大,見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社鼠城狐 社:土地廟。城墻上的狐貍,社廟裏的老鼠。比喻依仗權勢做惡,壹時難以驅除的小人。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晉書·謝鯤傳》:“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市井小人 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那陳東陽是個市井小人,不曉道理的。”清·姚鼐《範蠡論》:“吾觀莊生非賢者也,其褊心與市井小人之為慮無以異。”

褪後趨前 形容前前後後向人獻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