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不同的人說出同樣的話.形容眾人的說法或意見完全壹致”的四字詞語有:
1. 異口同聲
[yì kǒu tóng shēng]
不同的嘴說出相同的話。 指大家說得都壹樣。
例句:所有的人異口同聲發出壹聲低低的驚嘆。
2. 不謀而合
[bù móu ér hé]
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壹致。
例句:妳的看法同我的看法不謀而合
3. 有口皆碑
[yǒu kǒu jiē bēi]
碑:指記功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比喻人人稱贊。
例句:我們公司有口皆碑且信用可靠。
4. 眾口壹詞
[zhòng kǒu yī cí]
所有的人都說同樣的話。
例句:人群雖然人數眾多,卻是眾口壹詞。
5. 如出壹口
[rú chū yī kǒu]
象從壹張嘴裏說出來的。形容許多人說法壹樣。
例句:百姓怨嗟,如出壹口。
6. 不約而同
[bù yuē ér tóng]
約:相約。 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壹致。
例句:大家不約而同都來了。
7. 壹口同聲
[yī kǒu tóng shēng]
猶壹口同音。
例句:同學們壹口同聲都表示支持。
8. 壹辭同軌
[yī cí tóng guǐ]
猶眾口壹詞。 所有的人都說同樣的話。
例句:《韓非子 八奸》:“此皆俱進俱退,皆應皆對,壹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
9. 同聲壹辭
[tóng shēng yī cí]
猶言眾口壹辭。指大家說得都壹樣。
10. 萬口壹辭
[wàn kǒu yī cí]
千千萬萬人說同樣的話。比喻意見壹致。
例句:萬口壹辭,願立永康王,不可奪也。
2. 大家壹致認為能用什麽四字詞語異口同聲,不同的人說同樣的話。形容意見壹致。亦作"異口同音”。
異口同聲
拼音:yì kǒu tóng shēng
解釋:形容很多人在壹樣的時間中因為同壹件事說同樣的話。
近義詞:不約而同、眾口壹詞、有口皆碑
反義詞:眾說紛紜、大相徑庭、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歇後語:壹百個和尚念經 ——異口同聲
成語出處:《宋書·庾炳之傳》:“伏復深思,只有愚滯,今之事跡,異口同聲,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3. 形容觀點壹致的成語有哪些不約而同、不期而同、不謀而合、不謀而同、異口同聲
壹、不約而同
釋義:約:約定;同:相同。事先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動卻完全壹致。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白話釋義:沒有壹尺壹寸之勢,從民間,手持戟矛,順應時勢而緊張,不謀而同時發生,不約而同聚會。
示例:幾個少先隊員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給抱小孩的阿姨讓座。
二、不期而同
釋義:期:約定期限。指不約而同
出處:郭沫若《文藝論集 整理國故的評價》:“他的論調與吳稚暉的雖若不期而同,但是吳稚暉所註眼的是功利問題。”
示例:此信內容與南宮傷所言不期而同,亦與自己心中所想相合,當下再無疑心,稍作收拾,望少林便趕。
三、不謀而合
釋義:謀:計議;商議;合:相合壹致。事先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壹致。
出處:晉 幹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白話釋義:人的話,彼此意見完全壹致。
示例:今四王遣使見推,不謀而合,太師觀此事勢,豈吾獨為朝廷所忌無所自容邪!
四、不謀而同
釋義:謀:商量。事先沒有商量,言行都保持壹致。
出處:唐 韓愈《請上尊號表》:“考其所陳,中於義理,天人合願,不謀而同。”
白話釋義:考察他們陳述,中在義理,天人合願,不謀而合。
示例:張月明與皇甫英對視壹眼,心中想法不謀而同。
五、異口同聲
釋義:異:不同。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壹致。也作“異口同音”。
出處:晉 葛洪《抱樸子 道意》:“左右小人,並雲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
白話釋義:左右小人,都說不可以,阻的人很多,根本沒有心,而諫恐懼的人,不同人口相同的聲音。
示例:大家異口同聲地贊成老師的提議。
4. 形容意見壹致的成語有哪些[萬口壹談] 千千萬萬人說同樣的話。比喻意見壹致。
[萬口壹辭] 千千萬萬人說同樣的話。比喻意見壹致。
[萬口壹詞] 比喻意見壹致。同“萬口壹辭”。
[莫衷壹是] 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壹致的看法。
[異口同音] 不同人說同樣的話,形容看法、意見完全壹致。
[詢謀僉同] 指咨詢和商議的意見都壹致。
[不謀同辭] 指事前沒有商量而意見完全壹致。
[發言盈庭] 形容好多人聚在壹起議論,意見紛紛,得不出壹致的結論。
[各執壹詞] 執:堅持。各人堅持各人的說法。形容意見不壹致。
[誌同道合] 道:途徑。誌趣相同,意見壹致。
[眾口壹辭] 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壹致。
[眾口如壹] 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壹致。同“眾口壹辭”。
[不謀而合] 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