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吳字的成語故事
在生活中大家見過帶有吳字的成語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含有吳字的成語故事壹
成語: 吳牛喘月
拼音: w? ni? chuǎn yu?
解釋: 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語故事:
在晉武帝時,有壹個叫滿奮的人,向來都怕吹冷風,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風。有壹天,風很大,他剛好進宮朝見武帝,看見宮裏的窗戶是透明的琉璃做成的,好象很不堅固,不禁發起抖來,臉色變得很蒼白。武帝覺得奇怪,就問他原因。滿奮照實回答。武帝壹聽,便笑著說:?琉璃窗根本是密不透風的。?滿奮覺得很不好意思,便也笑著說:?臣猶吳牛見月而喘。?意思是說:我就好象吳地裏的牛壹樣,壹看到了月亮就嚇得喘起氣來了。
滿奮為什麽會有這種比喻呢?那是因為我國水牛多生長在長江、淮河壹帶,古代這個地方叫做吳,所以那裏的.牛就叫做吳牛,水牛很怕熱,喜歡泡在涼快的水裏,它只要壹看到太陽,就會全身發熱,喘個不停。有壹次,水牛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便嚇得大大的喘起氣來。?吳牛喘月?就是這樣來的。所以?吳牛喘月?就是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
由這個故事,妳是否得到了什麽啟示呢?單從事物的表面觀察就能得知真相嗎?想壹想,該怎麽做才對呢?
含有吳字的成語故事二成語: 吳市吹簫
拼音: w? sh? chuī xiāo
解釋: 吳:古國名。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成語故事: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太子建的師傅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員(即伍子胥),並在各關口接著伍員的畫像,以便捉拿歸案。在離昭關不遠的地方,伍子胥遇到了壹個名叫東臯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肯的不幸遭遇,便讓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時機,設法混出昭關。幾天後。東臯公找了壹個容貌與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讓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裝出關。過關口時,故意裝得慌慌張張,結果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抓住,放松了警惕。就在這時候,伍於胥扛著壹只裝載行李的大口袋,在東臯公的掩護下,混出了昭關。等守將發覺抓錯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到吳國的都城時,他已沒有吃的東西。於是他披發赤膊,裝成要飯的,在吳都熱鬧的街市上,鼓起腹吹簫唱曲,以引起人們對他的註意。他悲哀地唱道:?嗚,嗚,嗚天大的冤屈無處訴。宋國、鄭國壹路跑;孤苦伶訂誰幫助?殺父大仇不能報,哪有臉面做大夫?到如今吹簫要飯淚紛紛,定要吹出有心人。
含有吳字的成語故事三成語: 吳下阿蒙
拼音: w? xi? ā m?ng
解釋: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壹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成語故事:
三國時,據有江東六郡的孫權,手下有位名將叫呂蒙。他身居要職,但因小時候依靠姐夫生活,沒有機會讀書,學識淺薄,見識不廣。有壹次。孫權對呂蒙和另壹位將領蔣欽說:妳們現在身負重任,得好好讀書,增長自己的見識才是。呂蒙不以為然他說:軍中事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孫權開導說:我的軍務比妳們要繁忙多了。我年輕時讀過許多書,就是沒有讀過《周易》。掌管軍政以來,讀了許多史書和兵書,感到大有益處。當年漢光武帝在軍務緊急時仍然手不釋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學。希望妳們不要借故推托,不願讀書。孫權的開導使呂蒙很受教育。從此他抓緊時間大量讀書,很快大大超過壹般儒生讀過的書。壹次,士族出身的名將魯肅和呂蒙談論政事。交談中魯肅常常理屈詞窮,被呂蒙難倒。魯肅不由輕輕地拍拍呂蒙的背說:以前我以為老弟不過有些軍事方面的謀略罷了。現在才知道妳學問淵博,見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呂蒙笑笑:離別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今天老兄的反應為什麽如此遲鈍呢?接著,呂蒙透徹地分析了當前的軍事形勢,還秘密地為魯肅提供了三條對策。魯肅非常重視這些對策,從不泄露出去。後來,孫權贊揚呂蒙等人說:人到了老年還能像呂蒙那樣自強不息,壹般人是做不到的。壹個人有了富貴榮華之後,更要放下架子,認真學習,輕視財富,看重節義。這種行為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