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釋義
形勢象破竹子壹樣,劈開幾節以後,下面的就順著刀子分開來了。形容作戰或工作節節勝利,也形容不可阻擋的氣勢。
典故
杜預(222-284),西晉大將,著名學者,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公元278年,鎮南大將軍羊祜病故,他以鎮南大將軍鎮守襄陽。
那時,三國中的蜀國被魏國吞滅了,魏國也被司馬炎奪去了帝位,剩下壹個吳國。杜預力主出兵滅吳,寫了壹道奏章給晉武帝司馬炎。
司馬炎因受幾個重臣的影響,壹直下不了滅吳的決心。杜預奏章送到京城,司馬炎看了,要和他對弈的大臣張華再看壹下。
張華見奏章中對當前的形勢分析得很有道理,隨即推開棋盤,對晉武帝奏道陛下聖武,國富兵強。吳主 *** ,誅殺賢能,現在起兵討伐它,可不勞而定,願陛下不要遲疑了。”
司馬炎下了決心伐吳。那幾個重臣又來勸諫,他憤怒地斥責他們。
公元279年,晉武帝命鎮軍將軍司馬伷出塗中,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鎮南大將軍杜預出江陵,龍驤將軍王浚下巴蜀,兵分六路,***二十多萬人馬,分頭進攻吳國。
公元280年,杜預揮軍攻占江陵,斬吳將伍延。於是沅江、湘江以南,連接交州、廣州的大片州郡,都望風而降。
司馬炎下令杜預分兵支援王溶。王濬受杜預指揮,自水路進攻。杜預召開軍事會議,聽取意見。有人認為:吳國立國很久,不是壹下子可以占領的,而且江水陡漲,難以久駐,因而主張推遲到冬天,再大舉進攻。
杜預說“從前,燕國的樂(yue月)毅憑著濟西壹戰就擊破了齊國。現在我方兵威已振,其勢猶如破竹,數節之後,都可迎刃而解,用不著費大力氣了。,,當下,他和眾將擬定了作戰方略。
不久,晉軍攻占了建業,吳主孫皓投降。西晉統壹了全國,晉武帝封杜預為當陽縣侯。杜預認為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仍然勤於軍備,興修水利,受到當時人們的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