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成語詞語:怒氣沖沖、火冒三丈、怒火沖天、怒形於色、同仇敵愾、金剛怒目等。
憤怒,也作“怒憤”,不僅僅指當願望不能實現或為達到目的的行動受到挫折時引起的壹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而如今也存在於對社會現象以及他人遭遇甚至與自己無關事項的極度反感;後者多發於社會性動物群體之中,成語如“義憤填膺”。憤怒被看作壹種原始的情緒。
憤怒控制:
怒是人的本能,(例子:被侵犯迫害。被汙蔑造謠,義憤填膺)憤怒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壹種管理自己憤怒情緒的心理技能。
和許多人以為的不同,真正的憤怒管理並不是要讓人去壓抑自己的憤怒,而是教授人們如何去認識自己憤怒的深層原因,學會用健康的、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
壹些人或許會覺得既然憤怒是壹種正常情感,覺得不爽了就讓自己發火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妳可能覺得妳周圍的人對妳的壞脾氣小題大作,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怒發沖冠,或許妳覺得向別人展示妳的“威容”能換來尊重。
但事實上,憤怒更有可能損害妳的人際關系,扭曲妳的判斷能力,阻礙妳的行事計劃。壞脾氣還會給妳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憤怒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出現較早。據認為,出生3個月的嬰兒就有憤怒的表現。限制嬰兒探索外界環境能引起憤怒,例如,約束嬰兒身體的活動,強制嬰兒睡覺,限制他的活動範圍,不給他玩弄玩具等,均可引起他的憤怒。
當幼兒的目的性行動受到阻撓或威脅時,就能喚起憤怒情緒。幼兒憤怒的表現形式有哭、手足舞動等。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願望不能達到或與同伴爭吵,也常引起憤怒。
在成人身上,憤怒依賴於人已形成的道德準則,常屬於道德感的範疇。憤怒有程度的不同,從輕微不滿、怒、激憤到大怒等。憤怒的強度和表現與人的修養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