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惕字開頭的成語接龍

惕字開頭的成語接龍

惕勵, tì lì 基本解釋

見“ 惕厲 ”。

英文翻譯

1.[書] be on guard; watch closely

惕懼, tì jù 基本解釋

戒懼。《呂氏春秋·慎大》:“ 湯 乃惕懼,憂天下之不寧,欲令 伊尹 往視 曠夏 。”《易·乾》“夕惕若厲” 唐 孔穎達 疏:“雖至於夕,恒懷惕懼。”

惕驚, tì jīng 基本解釋

驚恐。《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驚瀉》:“驚瀉因驚成泄瀉,夜臥不安晝惕驚。”

惕懾, tì shè 基本解釋

畏懼。 宋 沈遼 《德相惠新茶復次前韻奉謝》詩:“至尊所虛佇,守臣方惕懾。”

惕伏, tì fú 基本解釋

恐懼而伏於地。 唐 谷神子 《博異誌·張遵言》:“又見夜叉輩六七人……遙見 四郎 ,戢毒栗立,惕伏戰悚而拜。”

惕然, tì rán 基本解釋

(1).惶恐貌。《晏子春秋·雜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聞之,不待時而入見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漢 劉向 《說苑·尊賢》:“諸侯舉兵以伐 齊 , 齊王 聞之,惕然而恐。”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謀議弗臧,職業不舉,惕然內訟,深媿初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相 見了洞門,知非人世,惕然不敢進步入洞。”

(2).憂慮貌。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六軍守衛於空宮,百吏宴安於私室,忝為臣子,誰不惕然。” 宋 陸遊 《歲暮感懷》詩:“長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勸》:“妳雖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將邁矣,君可惕然。”

(3).警覺省悟貌。《史記·龜策列傳》:“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壹》:“ 郭汾陽 治第,謂工人曰:‘好築此墻,勿令不牢。’築者釋錘而對曰:‘數十年來,京城達官家墻皆是□□築,今某死,某亡,某敗,某絕,人自改換,墻固無恙。’令公聞之,惕然動心,即日請老。”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在坐諸友聞知,惕然皆有惺悟。”

惕汗, tì hàn 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