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三顛四 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六回:“妳信我奶奶倒三顛四的,小大姐扶持妳老人家壹場,瞞上不瞞下,妳老人家拿出箱子來,揀上色的與他兩套。”
顛顛倒倒 ①指神思迷糊錯亂。②指事情不順或言行無條理,不可置信。
出處:《朱子全書》卷六:“向時有壹截學者貪多務得,要讀《周禮》、諸史、本朝典故,壹向盡要理會,得許多沒緊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顛顛倒倒,沒頓放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彼此夙緣,顛顛倒倒,皆非偶然也。”
東扭西捏 扭捏作態,不爽快。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壹:“及至準算與他,又要減妳的價錢,準算過,便有幾兩贏余,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妳。”
哼哼唧唧 形容說話裝模作樣,拿腔拿調。也形容生病時的呻吟聲。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他們必把壹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他們那裏知道。”
昏昏沈沈 形容人神誌不清的樣子。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沈沈的睡。”
昏昏默默 ①看不見聽不到的狀態。指至道難見莫測。②迷糊,不知所以。
昏頭搭腦 形容頭腦昏沈,糊裏糊塗。
出處: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壹回:“壹個新年裏,弄得昏頭搭腦,沒些清楚。”
昏頭打腦 形容頭腦昏沈,糊裏糊塗。同“昏頭搭腦”。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九:“祥子幾乎沒有力量邁出大門坎去。昏頭打腦的,腳還在門坎內,借著街上的燈光,已看見了劉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