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多言何益乎全文翻譯

多言何益乎全文翻譯

多言何益漢語成語譯文

子禽向老師請教道:“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鳴叫,嘴都幹了,舌頭都疲勞了,就算這樣(叫)人們還是不聽。現在看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時起身。多說話有什麽好處呢?只有在切合時機的情況下說話才有用。”

原文

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蠅,日夜恒鳴,口幹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以時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詞句註釋

1.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學生。

2.益:好處。

3.蛙蠅:蛙。黽、蛙的壹種。

4.恒:常常。

5.觀:看,看到。

6.時夜而鳴:在黎明按時啼叫。時,切合時機、按時。 鳴,啼叫。

7.多言何益:多說話有什麽好處呢?

8.以時而鳴:按時鳴叫。

9.擗(pǐ):裂

10.時夜而鳴,天下振動:翻譯天未亮時就引吭高歌而鳴,驚醒天下生靈,紛紛振作行動起來。

11.日夜:每日每夜。

12.然而:即使這樣,但。

13.不:通否,沒有。

成語出處戰國 墨子《墨子·墨子後語》

成語道理

多說話不壹定有好處,只有在適當的時候說話才是明智的。換句話說就是:說話不在於多少,而在於切合時機,抓住關鍵,壹語道破。

作者簡介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曾擔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壹書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