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聲嘶力竭
拼音: shēng sī lì jié
解釋: 嘶:啞;竭:盡。嗓子喊啞,氣力用盡。形容竭力呼喊。
出處: 《晚清文學鈔·轟天雷》:“北山大哭,哭得聲啞力竭,倒是嫂嫂勸住了。”
2、大喊大叫
拼音: dà hǎn dà jiào
解釋: 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59章:“吳毓鱗首先大喊大叫,‘內閣不能統壹,我們不如及早下臺。’”
3、大呼小叫
拼音: dà hū xiǎo jiào
解釋: 高壹聲低壹聲地亂叫亂喊。
出處: 元·無名氏《謝金吾》:“是什麽人在門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4、大喊大吼
拼音: dà hǎn dà hǒu
解釋: 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出處: 鄧小平《重要的是做好經常工作》:“不是鞏固這幾年大喊大吼的東西,而是鞏固原來長期積累下來的好經驗、好作風、好做法。”
5、大聲疾呼
拼音: dà shēng jí hū
解釋: 疾:快。大聲呼喊,引起人們註意。
出處: 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行且不息,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聲而疾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