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軾有關的成語及典故
1 和蘇軾有關的成語及典故 ⑴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 ⑵夜雨對床 唐代韋應物有“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蘇軾讀後感觸良深,與蘇轍約定“夜雨對床”,但壹直未實現。“夜雨對床”便流傳下來,本不單指兄弟之間,經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⑶河東獅吼 蘇東坡在壹首詩裏,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為這首詩,在文言裏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⑷不合時宜 朝雲乃蘇軾侍妾,壹次蘇軾吃完飯,捫著肚皮問家人:“內裝何物?”有的說是文學才華,有的說是滿腹學問,唯朝雲說是壹肚皮不合時宜,蘇軾遂引為知己。 ⑸胸有成竹 文同,字與可,是北宋畫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詩人蘇軾的至友,二人交情頗深。蘇軾也喜歡畫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蘇軾對此說深以為然。宋人晁補之也有詩雲:“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這壹成語的出處。此後,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盤的成熟考慮。 ⑹出人頭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在全國選拔進士的會考中,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獲得了歐陽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贊賞。歐陽修見卷子獨占鰲頭,便想評為第壹,點為狀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所作,評為第壹,點為狀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為第二名。等開了卷,才知是蘇軾的試卷,很是後悔。在禮部舉行的口試復試中,蘇軾以《春秋對義》獲得第壹名。後來歐陽修在讀蘇東坡的感謝信時對老友梅堯臣說:“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回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說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壹人之手,歐陽修這壹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壹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後以“出人頭地”比喻超出壹般人,高人壹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