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名叫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谷。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繡壹般的天府之國。
有壹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壹個井裏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裏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裏,哪裏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麽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壹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壹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壹帶的山谷裏,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裏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裏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汙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麽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壹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兇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灩滪堆下的上牢關裏。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拼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裏。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壹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陜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裏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壹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裏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壹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壹大群壹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壹支隊伍。
這壹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裏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壹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壹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壹只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壹只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裏,又飛進了高高宮墻的裏面,飛到了皇帝禦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壹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古詩詞中的杜鵑啼血
1、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唐李白《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5、唐李賀《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6、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獨遊千裏外,高臥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8、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9、唐崔塗《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裏,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10、唐柳中庸《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1、唐李群玉《黃陵廟》:
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啼妝自儼然。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無名氏《雜詩》: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堪笑壹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裏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壹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15、宋王安石《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
關外尋君信馬蹄,謾成詩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談還喜***,經年勞逸固難齊。生涯零落歸心懶,多謝殷勤杜宇啼。
16、宋王安石《十五》: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17、宋蘇軾《築堤》詩:
六橋橫截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煙空。昔日珠樓擁翠鈿,女墻猶在草芊芊。東風第六橋邊柳,不見黃鸝見杜鵑。
18、宋晁補之《臨江仙·信州作》: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
壹個幽禽(杜鵑)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19、宋賀鑄《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淒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20、宋王瀾《念奴嬌·避地溢江,書於新亭》:
憑高遠望,見家鄉、只在白雲深處。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瀟瀟雨。長江萬裏,難將此恨流去。遙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謝,今日誰為主。燕子歸來,雕梁何處,底事呢喃語?最苦金沙,十萬戶盡,作血流漂杵。橫空劍氣,要當壹洗殘虜。
21、宋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22、宋秦觀《畫堂春》: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23、宋朱敦儒《臨江仙》:
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壹十四番回。
24、宋陸遊《鵲橋仙·夜聞杜鵑》: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25、宋趙汝茪《戀繡衾》:
柳絲空有千萬條,系不住、溪頭畫橈!想今宵,也對新月,過輕寒、何處小橋?
玉簫臺榭春多少!溜啼紅(指杜鵑的叫聲),臉霞未消。怪別來,胭脂慵傅,被東風、偷在杏梢。
26、宋趙崇嶓《清平樂·懷人》:
鶯歌蝶舞,池館春多處。滿架花雲留不住,散作壹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淚滿啼紅。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
27、宋周邦彥《浣溪沙》: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28、宋辛棄疾《浣溪沙·壬子春,赴閩憲,別瓢泉》:
細聽春山杜宇啼,壹聲聲是送行詩。朝來白鳥背人飛。
對鄭子真巖石臥,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誦北山移。
29、宋辛棄疾《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
“繞屋人扶行不得,閑窗學得鷓鴣啼,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
30、宋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
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鬥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裏長門暮。想玉樹雕土,淚盤如露。鹹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遊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夜語。
31、宋洪咨夔《眼兒媚》:
平沙芳草渡頭村。綠遍去年痕。遊絲上下,流鶯來往,無限銷魂。
綺窗深靜人歸晚,金鴨水沈溫。海棠影下,子規聲裏,立盡黃昏。
32、宋陳允平《望江南》:
“鸚鵡州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
33、宋無名氏《鳳棲梧》:
綠暗紅稀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柳絮欲停風不住,杜鵑聲裏山無數。
竹杖芒鞋無定據,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樵子漁師來又去,壹川風月誰為主。
34、五代尹鶚《滿宮花》:
月沈沈,人悄悄,壹炷後庭香裊。風流帝子不歸來,滿地禁花慵掃。
離恨多,相見少,何處醉迷三島?漏清宮樹子規啼,愁鎖碧窗春曉。
35、毛文錫《更漏子》: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壹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宵霧散,曉霞暉,梁間雙燕飛。
36、宋陳亮《水龍吟春恨》:
鬧紅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雲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壹聲歸雁。金釵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37、明李贄《焚書詠史》:
盈盈細抹隨風雪,點點紅妝帶雨梅。莫道門前馬車富,子規今已喚春回。
38、清洪亮吉《出關與畢侍郎箋》:
杜鵑欲化,猶振哀音;鷙鳥將亡,冀留勁羽;遺棄壹世之務,留連身後之名者焉。
同名電影
杜鵑啼血(1984)
導演:張鳳翔Fengxiang Zhang
編劇:江深Shen Jiang
演員:
薩仁高娃Gaowa Sharen .....鵑子
張毅Zhang Yi .....春友
於秀春Xiuchun Yu .....許母
趙春明Chunmin Zhao .....許強
影片類型:劇情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影片介紹
1932年河南省發大水,大批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孤兒小鵑子壹路行乞來到大別山區,不料途中又遇上了兇猛的豹子,幸被年輕獵人許強搭救。許母可憐鵑子無家可歸,便收她為義女。幾年後鵑子與當上了紅軍自衛隊長的許強成了親。因為形勢發生了變化,紅軍接到上級命令,需立即撤離大別山區。於是成親那天,鵑子送走了許強。1942年聽說許強帶著遊擊隊回來了,鵑子冒著風險前去鎮上探親,卻得知丈夫犧牲的噩耗。極度悲傷的鵑子又遭到匪軍的嚴刑拷打,並被賣掉。好心的木匠杜春友買下了她,等鵑子蘇醒後,把她放回家家。杜春友放了鵑子,自己卻被匪軍懷疑為通遊擊隊而遭追捕,負了槍傷,昏迷中被許母救回家,用土法治好了傷。為了打聽許強的下落,杜春友陪鵑子來到遊擊隊曾經活動過的落兒嶺。他們遇到放牛老漢,才確知許強的跳崖犧牲了。得知許強的死訊後,許母抑制住內心的悲痛,用自己的經歷多次勸導鵑子改嫁,鵑子始終不從。1943年,日寇進犯大別山,在炮火中許母負了重傷。臨終時,她要鵑子和春友結為夫婦。鵑子和春友滿足了老的遺願。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正在山區人民歡慶之時,被誤認為已經犧牲、現已是解放軍團長的許強又回到家鄉,出現在鵑子和春友面前。在壹次迂回戰中,敵人事前知道了許強的行蹤,在他的必經之路設下了埋伏。鵑子、春友得到消息後,不顧危險他趕去給許強送信,不幸被敵人發覺。許強安全突圍了,春友卻中彈身亡,歷盡坎坷的鵑子也在勝利即將到來之際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成語解釋
名稱:杜鵑啼血
拼音:dù juān tí xuě
解釋: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