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蛇的成語是什麽
屬蛇的成語是什麽,中國成語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壹種文化現象。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在工作或者交流的時候使用成語,成語的種類有很多,不同字可以組成不同的成語,屬蛇的成語是什麽。
屬蛇的成語是什麽11、壁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徒自驚擾
2、鯨吞蛇噬:像鯨魚和蛇壹樣吞食。比喻侵吞兼並。
3、膝語蛇行:跪著說話,伏地而行。極言其畏服。
4、握蛇騎虎:比喻處境極其險惡。
5、驚蛇入草: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6、蛇蠍心腸:蠍:壹種毒蟲。有蛇蠍壹樣狠毒的心腸。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蠍為心”。
7、蛇蠍為心:蠍:壹種蜘蛛類的毒蟲。形容心腸狠毒。
8、蛇影杯弓:〖解釋〗把酒杯中的弓影當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
9、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貪欲極大。
10、蛇食鯨吞:蛇食:像蛇壹樣吞食。鯨吞:像鯨壹樣吞咽。比喻強者逐步並吞弱者。
11、蛇頭鼠眼:形容人的面相醜惡,心術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12、蛇心佛口:〖解釋〗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13、蛇口蜂針:比喻惡毒的言詞和手段。
14、虛與委蛇:虛:假;委蛇:隨便應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15、筆底龍蛇:〖解釋〗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16、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17、駭龍走蛇:龍蛇被掠走。形容聲勢浩大。
18、養虺成蛇:比喻縱容敵人,聽任其強大起來。
19、草蛇灰線:〖解釋〗比喻事物留下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
20、封豨修蛇:見“封豕長蛇”。
21、封豕長蛇:封:大;封豕:大豬;長蛇:大蛇。貪婪如大豬,殘暴如大蛇。比喻貪暴者、侵略者。
22、毒蛇猛獸: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比喻貪暴者
23、春蛇秋蚓:見“春蚓秋蛇”。
24、春蚓秋蛇: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25、梟蛇鬼怪:比喻醜惡之徒。
26、貪蛇忘尾: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
27、虎頭蛇尾: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28、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29、畫蛇著足:〖解釋〗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同“畫蛇添足”。
30、杯影蛇弓:同“杯弓蛇影”。
31、杯蛇鬼車:指因疑慮、驚懼導致幻覺中產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車
32、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同“杯弓蛇影”。
33、杯中蛇影:同“杯弓蛇影”。
34、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裏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35、撥草尋蛇: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屬蛇的成語是什麽21、畫蛇添足
出處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壹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壹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壹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戰國策·齊策二》
釋義
畫蛇時添上腳。喻指徒勞無益,多此壹舉。
故事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壹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壹個人喝則有余。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有壹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壹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妳怎麽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2、杯弓蛇影
出處
予之祖父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請見主簿杜宣,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損飲食,大用羸露,攻治萬端,不為愈。後郴因事過至宣家闚視,問其變故,雲畏此蛇,蛇入腹中。郴還聽事,思惟良久,顧見懸弩,必是也。則使門下史將鈴下侍徐扶輦載宣於故處設酒,杯中故復有蛇,因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懌,由是瘳平。
——漢·應劭《風俗通義·怪神》
釋義
將映在杯中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也可用來比喻虛幻的實際不存在的東西。
故事
有壹年夏天,縣令應郴請主簿(辦理文書事務的官員)杜宣來飲酒。酒席設在廳堂裏,北墻上懸掛著壹張紅色的弓。由於光線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為是壹條蛇在酒杯中蠕動,頓時冷汗涔涔。但縣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請他來飲酒的,不敢不飲,所以硬著頭皮喝了幾口。仆人再斟時,他借故推卻,起身告辭走了。回到家裏,杜宣越來越疑心剛才飲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隨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動,覺得胸腹部疼痛異常,難以忍受,吃飯、喝水都非常困難。
家裏人趕緊請大夫來診治。但他服了許多藥,病情還是不見好轉。
過了幾天,應郴有事到杜宣家中,問他怎麽會鬧病的,杜宣便講了那天飲酒時酒杯中有蛇的事。應郴安慰他幾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廳堂裏反復回憶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裏怎麽會有蛇的。
突然,北墻上的那張紅色的弓引起了他的註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來壹杯酒,也放在原來的位置上。結果發現,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細細觀看,確實像是壹條蛇在蠕動。應郴馬上命人用馬車把杜宣接來,讓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細觀看酒杯裏的影子,並說:“妳說的杯中的蛇,不過是墻上那張弓的倒影罷了,沒有其他什麽怪東西。現在妳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後,疑慮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3、打草驚蛇
出處
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也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
釋義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後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故事
唐朝的時候,有壹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壹天,有人遞了壹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壹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壹模壹樣。王魯壹邊看著狀紙,壹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麽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妳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裏面的蛇壹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壹跳了!
4、春蚓秋蛇
出處
(蕭)子雲近世擅名江表,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臥王蒙於紙中,坐徐偃於筆下。雖禿千兔之翰,聚無壹毫之筋;窮萬谷之皮,斂無半分之骨。以茲播美,非其濫名邪?
——《晉書·王羲之傳論》
釋義
蕭子雲是蕭梁時代著名的書法家,但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他的字縈綰無狀,缺筋少骨,如同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那樣彎曲。
5、飛鳥驚蛇
出處
唐時壹僧釋亞樓善草書,曾自題壹聯:“飛鳥入林,驚蛇入草。”
——《法書苑》
釋義
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壹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故事
釋亞樓是唐代壹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壹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壹壹答應。: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屬蛇的成語是什麽3畫蛇添足
杯弓蛇影
虛與委蛇
人心不足蛇吞象
牛鬼蛇神
筆走龍蛇
虎頭蛇尾
打草驚蛇
鬥折蛇行
蛇頭鼠眼
打蛇打七寸
草蛇灰線
壹字長蛇陣
強龍不壓地頭蛇
驚蛇入草
蛇蠍心腸
龍蛇混雜
佛口蛇心
龍頭蛇尾
封豕長蛇
靈蛇之珠
春蚓秋蛇
三蛇七鼠
歲在龍蛇
飛鳥驚蛇
龍蛇飛舞
壹龍壹蛇
杯中蛇影
撥草尋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