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 烏集之眾什麽意思?有什麽典故和故事?

成語: 烏集之眾什麽意思?有什麽典故和故事?

成語: 烏集之眾 成語簡解 編號 : 3103 成語 : 烏集之眾 註音 : ㄨ ㄐ|ˊ ㄓ ㄓㄨㄥˋ 漢語拼音 : wū jí zhī zhòng 參考詞語 : 烏合之眾 釋義 : 義參「烏合之眾」。見「烏合之眾」條。 Emoji符號 : 眾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烏集之眾”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烏合之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管子(??西元前644),名夷吾,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壹匡天下;輔佐桓公成為霸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奠定齊國的法治思想,著重經濟管理,他曾說:「像烏鴉壹樣暫時湊合在壹起的人,因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剛開始什麽都好商量,久了就什麽都看不對眼,互相唾棄。表面上雖然還維持良好的關系,但因為沒有交心,權力不在領導人的手上,而在屬下或幕僚,可說是暫時依附、沒有權勢的領導者。」後來「烏合之眾」被用來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壹群人。 典源 : 此處所列為「烏合之眾」之典源,提供參考。《管子》逸文(據《意林.卷壹》引)烏合之眾,初雖有權1>,後必相吐2>,雖善不親也。殺生之柄不制於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 〔註解〕 (1)有權:變通的理念。 (2)相吐:互相唾棄。 書證 : 01.《三國誌.卷五七.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傳.虞翻》:「明府用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漢高帝不及也。」 02.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故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眾,五年之中,遂成帝業。」 成語接龍

“眾”字開頭的成語

眾誌成城 眾口鑠金 眾叛親離 眾矢之的 眾望所歸 眾寡不敵 眾心成城 眾盲摸象 眾望所依 眾望攸歸 眾口爍金 眾口金鑠 眾人廣坐 眾腋成裘 眾怨之的 眾望所屬 眾望所集 眾口銷金 眾望所積 眾散親離

“烏”字結尾的成語

愛屋及烏 推愛屋烏

“烏”字開頭的成語

烏合之眾 烏煙瘴氣 烏集之眾 烏有子虛 烏合之卒

“眾”字結尾的成語

烏合之眾 大庭廣眾 寡不敵眾 稠人廣眾 廣庭大眾 烏集之眾 寡不勝眾 大廷廣眾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烏集之眾”分成的單字詳解:

烏, 集, 之, 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