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全故事加意思
成語大全故事加意思,中文裏的成語數量十分的龐大,在我們平凡的日常中,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寫作,都會經常接觸到各種類型的成語,成語能夠幫助我們更為準確地表情達意,接下來壹起看看成語大全故事加意思。
成語故事加意思11、太公釣魚
商朝末年,紂(zhòu)王荒淫(yín)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就躲到渭水河邊過著隱居的日子。
渭河壹帶是諸侯姬(jī)昌的管轄範圍,姬昌胸懷大誌,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註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壹邊釣壹邊說:“魚兒呀,妳快點上鉤吧!”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著說:“魚兒自己會上鉤的。”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裏,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裏念著:“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
於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裏又念著:“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最後,姬昌就準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壹心想要尋找賢能的人,就答應輔佐(zuǒ)他。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就封他為太公。
後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於魯,太公望(姜子牙)封於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成王。三年後,伯禽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麽來得這麽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後,五個月就去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麽來得這麽快?”太公說:“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壹切依從通俗簡易。
”太公後來聽說了伯禽匯報政務的情況,長嘆說:“魯國後世必定會北面臣服於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眾就不願意接近。平易近民,民眾才會歸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簡易。到了唐朝,為避太宗李世民諱(huì),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壹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成指為人處世的態度,有時也指文章風格淺顯易懂。
3、千金壹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後,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樂,醉心於女色。周朝有個諸侯國叫褒(bāo)國,其國君見天子如此荒唐,就來規勸,幽王根本不聽,反而把褒國國君關進大牢。
褒國國君的兒子洪德見父親被關,非常焦急,就與母親商量如何營救。他們聽說幽王非常喜歡美女,就用重金買下壹年輕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給她宮中禮儀,然後送給幽王。幽王見了大喜,於是下令放了褒國國君。
褒姒入宮後,很得幽王的寵愛,可是只有壹件事不隨心意,就是褒姒有個怪脾氣,從來不笑。幽王下決心要讓她笑壹笑,於是貼出布告:誰能讓新王後笑壹笑,賞金壹千。告示壹出,壹些人爭相入宮。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說壹些荒誕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不露壹絲笑容。
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家夥,他出了壹個壞點子,叫做“烽火戲諸侯”。原來古時候,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臺報警。那些烽火臺遍布各諸侯國,相鄰的兩座能互相看見。
如果白天某處發現了敵情,就點燃曬幹的狼糞,靠“狼煙”傳遞情報;如果是晚上,就點燃柴草,靠火光傳遞情報。這樣壹座傳壹座,用不了多長時間,消息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就會率部隊趕往京都,聽候調遣。
幽王聽了這個計謀,萬分高興,決定壹試。壹天,天氣晴朗,幽王帶著褒姒來到城樓頂上,登臺遠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幽王下令點燃烽火,頓時狼煙四起,直沖雲天。遠近諸侯看到烽火點燃,還以為敵國來犯,於是紛紛點齊兵馬,向鎬(hào)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不到壹個敵兵,只見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
這下,可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輕率行事,笑諸侯這樣容易上當。褒姒壹笑,幽王高興了,馬上給了虢石父千金的獎賞。那些諸侯可氣壞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罵壹氣帶兵回去了。
幽王對此並不在意,為睹褒姒笑臉,又多次玩此鬧劇。不久,戎(róng)人發兵前來攻打鎬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來了,趕緊派人去點烽火,向諸侯求救。可是這壹次,諸侯們還以為天子與王後嬉戲,全都按兵不動。就這樣,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語“千金壹笑”,形容美人的笑顏十分難得,價值千金。
4、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壹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壹個樵(qiáo)夫站在岸邊,他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
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壹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壹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妳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5、道不拾遺
春秋時,鄭國政治家子產由於平定貴族舊勢力的叛亂有功,成了鄭國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壹系列措施,促進鄭國經濟發展;同時還主張依法治國,制定了嚴厲的刑法來處置犯罪行為,因此,國內沒有盜賊。“道不拾遺”(路上丟失東西,別人不會撿去);街上的桃樹、棗樹長滿了果實,也沒人爬上去摘。由於子產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鄭國富強起來了,雖然連續三年受災,老百姓也沒受凍挨餓的。
“道不拾遺”這個成語常與“夜不閉戶”連用,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成語故事加意思2帶故事的成語4個字的
1.破釜沈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壹切地幹到底。
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沈。
故事:秦末,項羽進攻漢中,過河後,項羽下令鑿沈渡船,砸碎鍋竈,表示不留退路,果然壹戰成功
2.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有壹子名趙括,幼讀兵書,談起用兵之道,如數家珍,但他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在長平之戰中導致趙國慘敗,留下了紙上談兵的說法。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3.臥薪嘗膽:薪:柴草。
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壹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春秋時期,吳越相爭,越王勾踐大敗,幾乎亡國,但勾踐並不死心,終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飯時都要舔壹下苦膽,激勵自己不忘國恥4.壹鳴驚人:壹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楚莊公繼位後三年不上朝,終日飲樂,大臣終於看不下去了,冒死進諫,莊公說:“有壹大鳥,羽色艷麗,三年不鳴,壹鳴驚人,三年不飛,壹飛沖天。”果然,不久莊公就重臨朝庭,把這三年中他暗中觀察發現的弊病全部修正。
5.孟母三遷: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裏,剛好旁邊是壹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壹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壹代思想家。
6.雞鳴狗盜(雞鳴狗盜)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
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壹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壹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7.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古代佛經裏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壹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壹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壹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壹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8.畫蛇添足(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
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後倒壹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壹個人第壹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9拔苗助長: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在宋國有個擔心自己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壹棵壹棵拔高的人。
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裏,對家人說:“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幫助禾苗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裏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10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
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壹棵大樹。
壹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壹只兔子箭壹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壹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壹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壹頓了。”
他拎著兔子壹邊往家走,壹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 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
結果,等了壹天什麽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1刻舟求劍: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
成語故事加意思3成語故事大全加解釋 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壹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采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壹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壹下子盡被殲滅。
“紙上談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在紙上談論用兵,即指在文字上談用兵的策略。後比喻與實際情況不切實際的空談。
成語故事大全加解釋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壹個辦法,準備試壹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壹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壹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壹匹好馬。”秦二世壹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壹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壹只鹿,妳怎麽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壹匹千裏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麽會長角呢?”趙高壹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壹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麽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壹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壹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壹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