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則退、不鳴則已,壹鳴驚人、不平則鳴、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合則留,不合則去
不進則退,讀音bù jìn zé tuì,漢語成語,意思是指不前進就要後退,出自《鄧析子·無後篇》。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漢語拼音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詞語解釋: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但最早的藍本為戰國韓非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典故。這或許並不矛盾,可能齊威王也被問過這個隱語,然後想起楚莊王說過的話也頓然醒悟,脫口而答。
不平則鳴:讀音是bù píng zé míng,指受到委曲和壓迫就要發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
出自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發音fán shì yù zé lì ,bú yù zé fèi,釋義:預 :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麽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出自於《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豫,亦作“ 預 ”。
合則留,不合則去:讀音hé zé liú,bù hé zé qù,釋義,指脾氣相投或意見壹致,就在壹起***事,反之則離開。出處:宋·蘇軾《範增論》:“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項羽以成功名,陋也。”
參考資料
在線漢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