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作為嚴寒天氣下特有的自然景象,以其潔白無瑕、素雅飄盈的姿態,千百年來不知牽動了多少人的神經,早被不少文人雅士吟詠成超越自然層面的美學意象,而深植於人們向往純粹潔凈的美好情感中。比如成語就有風花雪月、陽春白雪、傲雪淩霜……《詩經》中《小雅、采薇》的末章已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詠雪句,柳宗元的那首《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更是把雪景中的清曠與枯寂寫到極致。可對於壹直生活在南方的我,自小就從文學影劇作品中感受到皚皚白雪的存在,卻又從未有過身臨冰天雪地的體驗,從未親手掬起那壹瓣瓣柔冷的六角雪花,常引為憾事。所以到東北賞雪,領略“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畫境地,壹直都在我的驢行計劃中。這次因為兒子放完假要回北方的學校,幹脆壹家子遊完東北,他再回校,就當他此行省了半程的路費,算是壹石兩鳥,計議妥當,便謀劃成行了。
參加“夜雨戶外”組織的東北七日賞雪活動,是我在網上搜索到的活動帖,因見之前參加過的團友發的遊記大都盛贊活動精彩,讓人覺得可以信賴,於是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而事實也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因為夜雨戶外組織的活動基本剪取了東北賞雪遊的精髓線路,線路設計比較合理且內容尚豐富,旅程涵蓋了哈爾濱、雪谷、雪鄉、長白山、吉林等地,有雪林野地遠穿越、篝火煙花夜晚會、雪村寒舍睡火炕、長白山下泡溫泉、越野車上天池峰、郊外滑雪觀霧凇……讓我們在從未體驗過的冰凍世界裏,用視覺與觸覺燃燒雪地肆意盛放的爛漫溫情。
那水墨畫雪谷松坡上用笑聲踏出的足印、那夢幻似雪鄉清晨裏被初陽撫白的炊煙,那童話般長白山腰間讓雪花飄拂的冰川,還有雪地裏那壹張張用羽絨服嚴實包裹起來而只露出紅撲撲的笑臉……若這些畫面用“蒙太奇”手法呈現在妳面前時,妳的腦子只會閃現出二個字——“純粹”。因為東北大自然的雪景更多只是黑白二色,黑枯枝跟白冰雪,唯壹有點鮮艷顏色的就是人工的紅磚房子、紅燈籠或者人們身上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那大地景象極類似國畫裏的簡約潑墨手法,壹大片的留白,偶爾潑灑壹些黑色,再在畫眼處點綴壹抹鮮妍,雖是簡潔疏落,卻意蘊綿長,韻味豐厚。當妳置身於這銀白紛飛,沃雪千裏的空莽境地佇立其中,也許妳內心湧動的不是荒寒寂寥,而是舔抵到生命深處更純粹的心質,妳在雪地每邁開壹步,都似壹杯濃釅的烈酒,以挺拔的意誌灑向生命邃遠碩實的麥地。也許妳驀然回首間又忽然醒悟,想著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判詞《飛鳥各投林》最後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凈!”千幻頓醒,迷蒙洞開,大地這片白紙,思想的濃墨究竟該潑向何方?我不去追尋它了,只做徐誌摩筆下那片快樂的雪花就好:“飛飏,飛飏,飛飏——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其實這次東北行遺留在我心跡最濃重的色彩,是雪的那壹片白。那雪白,纖塵不染,寂然寧靜,讓人有壹種不敢逼視的風雅,就是妳輕輕壹瞥,也會有驚艷眩暈的感覺。那雪白,是品質的高貴,那雪白,是精神的優渥,那雪白,是靈魂的凈地。難怪在活動結束的時候,領隊要求每個人用壹句話來表達此行的觀感時,我會說出“想不到雪是這樣白。”這句看似淺白實含厚蘊的話來。
我在博客簽名檔上壹直都掛著“走了那麽遠,我們去尋找壹盞燈……”這句話,它源自顧城的壹首詩。尋找的那盞燈,可以是壹角心境,壹絲記憶,也可以是壹縷微雲,壹地幽香……即使細小卑微,也可以把生命之路照得殷紅透亮,不管那麽遠,我們終願昂然前往。
而這次,我尋找的,是雪的那壹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