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有關的成語如下:
請君入翁(甕)——來俊臣、江郎才盡——江淹、樂不思蜀——劉禪、煮豆燃萁——曹植、紙上談兵——趙括、破釜沈舟——項羽、木牛流馬——孔明、世外桃源——陶淵明、投筆從戎——班超、臥薪嘗膽——勾踐、圍魏救趙——孫臏、投鞭斷流——謝安、退避三舍——晉文公
退避三舍的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破釜沈舟典故: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攻破邯鄲,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巨鹿南數裏的棘原。
項羽率軍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壹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幹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沈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沈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沈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