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月的成語:長年累月、日積月累、弄月吟風、皓月千裏、歲月蹉跎、積歲累月、煙花風月、歲月不居、月落星沈、月夕花朝等等。
壹、解釋
1、長年累月:形容經歷很多年月;很長時間。
2、日積月累:壹天壹月地積累起來,形容長時間積累。
3、弄月吟風:賞玩、吟詠風月美景。
4、皓月千裏:範圍極為廣闊的千山萬水都處於皎潔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潔,天氣暗和。
5、歲月蹉跎:是指無所作為地把時間荒廢掉了。
6、積歲累月:是指經過的時間長。
7、煙花風月:指風花雪月、花前月下。
8、歲月不居:指時光流逝,用於感慨等。
9、月落星沈:是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將亮時。
10、月夕花朝:指月明的夜晚,花開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二、成語的組成
絕大部分是由壹般概念的固定詞組成,例如“空中樓閣”、“鼎鼎大名”、“青出於藍”等都是四字成語。少於四字的成語,如“莫須有”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
成語的特點:
1、言簡意賅
成語通常由四個字或四個字以下組成,形式簡短,但是表達的內容卻十分豐富。
2、內涵深遠
成語往往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智慧。
3、語義完整
成語的意義通常是完整的,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使用。
4、表達生動
成語通常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5、富有哲理
很多成語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觀念,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語言表達的深度和力度。
6、來源廣泛
成語的來源非常廣泛,有的來自古代文獻,有的來自民間口語,還有的來自外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