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業的成語故事如下:
成語“安居樂業”出自《漢書·高帝紀》:“(高祖)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軍於霸上,待諸侯至而定要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民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享軍士。沛公讓不受,曰:‘倉粟多,不欲費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劉邦在進入鹹陽之前,就與當地的百姓約法三章,規定殺人者處死,傷人及盜竊者抵罪。其余的秦朝法律壹律廢除,所有的官吏和百姓都像以前壹樣安居樂業。劉邦還派人到各縣、鄉、邑去宣告這壹消息。
秦地的百姓非常高興,爭相拿著牛羊酒食來犒勞劉邦的軍隊。劉邦推辭不接受,他說:“倉庫裏的糧食還很多,我不想浪費百姓的財物。”百姓們更加高興了,只怕劉邦不做關中的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壹個道理:壹個國家的統治者只有關心民生、為民謀利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劉邦之所以能夠得到關中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就是因為他關心民生、為民謀利。他不僅廢除了秦朝的苛捐雜稅和嚴刑峻法,而且還禁止軍隊擾民,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這種為民著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安居樂業的造句:
1、在這個和諧的社會裏,人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美滿。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3、政府致力於改善民生,讓人民安居樂業,***享發展成果。
4、我們的城市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生活秩序井然。
5、只有社會穩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6、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人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享受著美好的時光。
7、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讓人民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8、社區環境優美,居民安居樂業,這是壹個和諧宜居的家園。
9、我們要努力工作,為人民的安居樂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0、我們要關註民生問題,為人民創造壹個安居樂業的環境,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