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哪個成語在古代是褒義詞五大三粗,市井之徒

哪個成語在古代是褒義詞五大三粗,市井之徒

“五大三粗”在古代是褒義詞,形容膀闊腰圓、身材魁梧、力氣大,後人常用於貶義,形容有勇無謀。

1.五大三粗的意思

五大三粗是壹個成語,用來形容體格高大、強壯的人。其中,“五大”指的是身高、肩寬、步伐大、聲音響亮、力氣大;而“三粗”則指的是骨骼粗大、肌肉發達、力量強壯。

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勇武的武將、威猛的壯漢等。以五大三粗形容壹個人意味著他體格強壯、有力量,可能具有特別出眾的體育能力或壯實的身體素質。

2.市井之徒的意思

市井之徒是壹個描述性成語,常用來指代那些居住在城市街巷之間的普通人。市井指的是城鎮中繁忙的街道和社區,而市井之徒就是指那些居住在這樣的地方的普通市民。

這個成語帶有壹定的貶義色彩,暗示這些人社會地位較低、文化修養不高,生活常常局限於繁忙喧囂的城市街頭巷尾。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市井之徒也可以簡單地指代普通的市民,沒有明顯的貶低意味。

以前是褒義詞現在是貶義詞的成語

1、呆若木雞

原意(褒義詞):形容壹個人鎮靜自若,態度穩重。

今意(貶義詞):形容壹個人癡傻發楞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楞的樣子。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篇“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2、衣冠禽獸

原意(褒義詞):指朝廷官員繡在官服上的圖案,主要以飛禽走獸為主。

今意(貶義詞):比喻品德敗壞、行為卑劣的人。

當時是象征官員的身份,身份越高,身上穿的官服繡的禽獸就越珍稀、或越勇猛。到明朝中晚期,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因此,就演變成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貶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