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 fèn tú qiáng]
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發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下決心努力學 習和工作,連吃飯也忘記了。形容勤奮和專心。《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
發人深省
[fā rén shēn xǐng]
也作發人深醒。啟發人們作深刻的思考,引起醒悟。唐杜甫《遊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省(xǐng):思考,檢查。
發揚光大
[fā yáng guāng dà]
使事業或優良 作風、傳統等在原來基礎上發展、擴大或提高。
發號施令
[fā hào shī lìng]
發命令,下指 示。《尚書·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發財致富
[fā cái zhì fù]
因獲得大量財物而富裕起來。
發達國家
[fā dá guó jiā]
經濟上比較發 達的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對。
百度漢語APPAI讓學習更簡單立即下載
發光強度
[fā guāng qiáng dù]
表示光源發光強弱的物理量。單位是坎德拉。
發家致富
[fā jiā zhì fù]
發展家業,使家庭變得富裕起來。
發人深思
[fā rén shēn sī]
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發聾振聵
[fā lóng zhèn kuì]
發出很大的響聲,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的人。也說振聾發聵。
發上指冠
[fā shàng zhǐ guàn]
毛發豎起貌。形容極度憤怒。
發揚蹈厲
[fā yáng dǎo lì]
原是描寫周初 《武》樂中的舞蹈動作,手足舞動,踏地猛烈。象征太公望輔佐武王伐紂時勇往直前的意誌。後多用以 形容奮發有為、意氣昂揚的樣子。《禮記·樂記》:“發揚蹈厲,大(太)公之誌也。” 蹈厲:用腳猛烈 地踏地。
發指眥裂
[fà zhǐ zì liè]
發指:頭發直豎;眥裂:眼眶裂開。頭發向上豎,眼瞼全張開。形容非常憤怒。
發號布令
[fā hào bù lìng]
同“發號施令”。《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發號出令
[fā hào chū lìng]
同“發號施令”。《禮記·經解》:“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