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的解釋是什麽?

成語的解釋是什麽?

成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壹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壹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壹顆璀璨的明珠。

[基本解釋]古代漢語詞匯中特有的壹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成語的意思精辟,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它結構緊密,壹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壹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

[詳細解釋]

1、習用的古語。

元·劉祁《歸潛誌》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襲前人成語,當以奇異自強;四六宜用前人成語,復不宜生澀求異。"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凡作倔強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當引用成語。"?魯迅?《墳·我之節烈觀》:"不節烈( 中國 稱不守節作'失節',不烈卻並無成語,所以只能合稱他'不節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

2、指長期習用,結構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詞組,大多由四字組成。

清·任泰學 《質疑·經義》:"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或是當時成語。"趙樹理《金字》:"我想了壹陣,想出個模棱兩可的成語來,寫了'有口皆碑'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