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故事二年級

成語故事二年級

成語大全故事二年級

 成語大全故事二年級,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壹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而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壹部分,大多數的成語都是出自寓言故事,下面來看成語大全故事二年級。

成語故事二年級1

  膽小如鼠

 很久以前,刺猬和老鼠是好朋友,他們的體態和性情很相似,刺猬因為全身長有硬刺,當他遇到危險時會蜷成壹團,變成有刺的球,所以他受到的危險很小。

 善良的刺猬為了自己的好朋友老鼠不受傷害,就把自己身上的刺分壹些給老鼠。

 老鼠身上有刺以後,發現其他動物都不敢招惹自己,於是就漸漸得意洋洋起來了,感覺自己就是動物大王了。

 從此,只要壹見到有其他的小動物靠近自己,老鼠就豎起它的刺沖向他們,在他們身上紮幾個小窟窿,然後自己大搖大擺地走了。久而久之,動物們都討厭起老鼠來。

 有壹天,當老鼠在森林裏轉悠時,發現了美麗的孔雀,就想:“如果自己再擁有孔雀壹樣漂亮的衣裳,那就更像森林大王了。”

 於是,老鼠就對孔雀說:“孔雀,妳漂亮的衣服是從哪兒買的?快點告訴我。”

 孔雀說:“我可以告訴妳。只是告訴妳也沒有用,妳身上的刺會把衣服紮破的。除非妳把身上的刺拔掉。”老鼠就去找螃蟹理發師,把身上的刺都拔掉了。

 老鼠高高興興地去找孔雀,可是孔雀壹見到他,就飛上了高空,對森林裏的`動物高聲叫道:“大家快來看呀,老鼠剪刺了,大家可以過安寧日子啦。”

 小動物們聽到這壹消息,爭先恐後地從家裏跑出來觀看。那些受過他欺負的小動物都朝他沖了過去。

 正當老鼠要鼓起身上的“刺”準備還擊時,才想起自己上了孔雀的當,現在已經“今非昔比”了,只好抱頭鼠竄,灰溜溜地逃走了。

 所以直到現在,老鼠白天也不敢出來,整天鬼鬼祟祟的,出洞時也總是用兩只前爪趴在洞邊,左瞧右看,確感安全方才出洞。

 “膽小如鼠”也就是由此而來。

成語故事二年級2

  借火治狗

 有壹戶人家住著婆媳兩人,兒子經常外出,很長時間才能回家壹次。

 這個婆婆在家專橫跋扈,經常對媳婦橫挑鼻子豎挑眼,媳婦不能申辯,更不敢反抗,總是偷偷地傷心。幸虧隔壁有位好心的大媽,十分同情這位媳婦,常常安慰這位媳婦並暗中幫助她。

 壹次,婆婆外出走親戚,下午回到家裏,忽然發現家裏的肉少了。婆婆心裏頓時來了氣,她怎麽想也覺得是媳婦偷吃了。於是不問青紅皂白就劈頭蓋腦地罵起來:“妳這個好吃懶做的賤女人,我不在家妳就無法無天了,竟敢在家偷吃東西!”

 媳婦覺得實在冤枉,忍不住說:“老天爺在上,我偷沒偷吃東西,他看得最清楚。”

 還沒等媳婦說完,婆婆早就氣得要跳起來,她指著媳婦大聲喊道:“這還了得,敢頂撞我!算是我冤枉了妳,我瞎了眼睛!我家養不起妳這個媳婦了,妳馬上給我滾回妳娘家去,我家不要妳了!”就這樣,婆婆把媳婦給休棄了。

 媳婦無可奈何,只得服從婆婆的命令。她在回娘家之前,去向隔壁的大媽告別,哭著向大媽講了這件事。大媽聽了,很替這位媳婦難過,但大媽也知道那位婆婆的為人,如果現在馬上去替媳婦解釋,恐怕婆婆是不會聽的。

 於是大媽安慰了媳婦壹陣後,對她說:“妳先慢慢地走,我這就去想辦法讓妳婆婆把妳叫回來。”媳婦擦了擦眼淚,慢慢朝村外走去。

 大媽待媳婦壹走,馬上在家裏搜尋了壹把亂麻,她將亂麻紮在壹個小棍上做了壹個火引子,然後到這個媳婦家裏去找婆婆借火。

 婆婆問:“現在不是做飯的時候,借火做什麽?”大媽對婆婆說:“我家的狗不知從哪裏叼來壹塊肉,幾條狗為爭這塊肉,互相咬得很兇,我想借個火回去治治它們。”

 婆婆壹聽,恍然大悟,肉原來是被狗叼走了。她心裏感到有幾分愧疚。因此趕緊找來壹個人,讓他馬上去追趕媳婦,把她接回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壹個有心計的人,在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糾紛時,必須講究策略。要想弄明真相、息事寧人,既要抓住問題的癥結,又不可急於求成。

成語故事二年級3

  仙人指路

 仙人指路位於雲谷寺至皮篷路口。壹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著道袍的仙人,他壹手舉起,似為遊客指引進人 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負盛名,不僅僅在於外形酷似,而且因為有壹段對世人頗有啟發作用的。

 相傳很早以前,有壹位兩歲能文、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後來科場失意,擂臺負傷,改行經商後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

 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壹個藥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幹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壹天終於昏倒路旁,奄奄壹息。

 不知過了多久,來了壹位身背蔑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後,老人哈哈壹笑說:“妳怎麽聰明反被聰明誤呢?哪裏有什麽神仙,妳快回家去找個力氣活幹幹,免得把壹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餵了豺狼虎豹。”

 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

 沒走多遠,猛壹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後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壹條成仙得道之路。

 老人說:“我哪裏是什麽神仙。實不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

 誰知等他擡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壹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裏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妳余生賽神仙.”

 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後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

 在人勝亭北行壹公裏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石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壹棵青松,狀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喜鵲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