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寫公文的四字成語

寫公文的四字成語

1. 關於寫信的四字成語

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裏特指請托信。

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出處:《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

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

今日天教遇妳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堆案盈幾 堆:堆積。

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

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間飛舞的蜂蝶。

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出處:宋·周邦彥《六醜·薔薇謝後作》詞:“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偏是妳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諸洪喬 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

比喻書信遺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

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河魚天雁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托音書。” 鴻斷魚沈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黃耳傳書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

後比喻傳遞家信。 出處:《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

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寄雁傳書 指傳遞書信。 出處: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嘆路途千裏,日日思親。

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目斷鱗鴻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書不盡言 書:書信。

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出處:《易·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不盡意 指文辭難充分達意。

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出處:《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勛》:“與陽休之書曰:‘……已矣哉,書不盡意。

’” 停雲落月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裏)。 出處:晉·陶潛《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

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言不盡意 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

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處:《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雁去魚來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出處: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 雁素魚箋 指書信。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途敘》:“雁素魚箋,離愁滿懷誰與傳。”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

亦作“音問杳然”。 魚腸尺素 指書信。

出處: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魚腸尺素,鳳足數行,書此謝辭,終知不盡。” 魚腸雁足 泛指書信。

出處:唐·李紳《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魚腸雁足望緘封,地遠三江嶺萬重。” 魚沈鴻斷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沈鴻斷,阻隔雲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魚沈雁靜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高濂《瓦盆兒·題情》套曲:“未知道自別來他心可至誠,他應恨魚沈雁靜。” 魚沈雁渺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並雲,魚沈雁渺,十分懊惱。” 魚沈雁杳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壹尺,因此稱書信。

指傳遞書信。 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魚封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南宮詞紀·絳都春·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帖。”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出處:明·史叔考《醉羅歌·題情》套曲:“淚痕壹線羅裙繡裾,相思兩字魚箋雁書。”

魚書雁帛 泛指書信。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魚書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為乎?”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明·高濂《絳都春序·題情》套曲:“空接,魚書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絳都春序·四時閨怨》套曲:“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書雁帖。”

魚書雁信 泛指書信。 出處:《雍熙樂府·古調石榴花·閨思》:“總是傷情別離,則這魚書雁信,冷清清杳無蹤跡。”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劄之簡長盈尺,故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

2. 四字成語大全500個

1、行屍走肉、金蟬脫殼、百裏挑壹、金玉滿堂、背水壹戰、霸王別姬、天上人間、不吐不快、海闊天空、情非得已、滿腹經綸、兵臨城下、春暖花開、插翅難逃、黃道吉日、天下無雙、偷天換日、兩小無猜、臥虎藏龍、珠光寶氣、簪纓世族、 *** 、繪聲繪影、國色天香、相親相愛、八仙過海、金玉良緣、掌上明珠、皆大歡喜、逍遙法外、生財有道、極樂世界、情不自禁、愚公移山、魑魅魍魎、龍生九子、精衛填海、海市蜃樓、高山流水、臥薪嘗膽、壯誌淩雲、金枝玉葉、四海壹家、穿針引線、無憂無慮、無地自容、三位壹體、落葉歸根、相見恨晚、驚天動地、滔滔不絕、相濡以沫、長生不死、原來如此、女媧補天、三皇五帝、萬箭穿心、水木清華、窈窕淑女、破釜沈舟、天涯海角、牛郎織女、傾國傾城、飄飄欲仙、福星高照、妄自菲薄、永無止境、學富五車、飲食男女、英雄豪傑、國士無雙、塞翁失馬、萬家燈火、石破天驚、精忠報國、養生之道、覆雨翻雲、六道輪回、鷹擊長空、日日夜夜、厚德載物、亡羊補牢、萬裏長城、黃金時代、出生入死、壹路順風、隨遇而安、千軍萬馬、鄭人買履、棋逢對手 葉公好龍、後會無期、守株待兔、鳳凰於飛、壹生壹世、花好月圓、世外桃源、韜光養晦、畫蛇添足、青梅竹馬、風花雪月、濫竽充數、總而言之、沒完沒了、欣欣向榮、時光荏苒、差強人意、好好先生、無懈可擊、隨波逐流、袖手旁觀、群雄逐鹿、血戰到底、唯我獨尊、買櫝還珠、龍馬精神、壹見鐘情、喜聞樂見、負荊請罪、三人成虎 河東獅吼、程門立雪、金戈鐵馬、笑逐顏開、千鈞壹發、紙上談兵、風和日麗、邯鄲學步、大器晚成、庖丁解牛、甜言蜜語、雷霆萬鈞、浮生若夢、大開眼界、汗牛充棟、百鳥朝鳳、以德服人、白駒過隙、難兄難弟、鬼哭神嚎、聲色犬馬、指鹿為馬、龍爭虎鬥、霧裏看花、男大當婚、未雨綢繆、南轅北轍、三從四德、 *** 、高屋建瓴 陽春白雪、杯弓蛇影、聞雞起舞、四面楚歌、登堂入室、張燈結彩、而立之年、飲鴆止渴、杏雨梨雲、龍鳳呈祥、勇往直前、左道旁門、莫衷壹是、馬踏飛燕、掩耳盜鈴、大江東去、鑿壁偷光、色厲內荏、花容月貌、越俎代庖、鱗次櫛比、美輪美奐、緣木求魚、再接再厲、馬到成功、紅顏知己、赤子之心、迫在眉睫、風流韻事、相形見絀 諸子百家、鬼迷心竅、星火燎原、畫地為牢、歲寒三友、花花世界、紙醉金迷、狐假虎威、縱橫捭闔、滄海桑田、不求甚解、暴殄天物、吃喝玩樂、樂不思蜀、身不由己、小家碧玉、文不加點、天馬行空、人來人往、千方百計、天高地厚、萬人空巷、爭分奪秒、如火如荼、大智若愚、鬥轉星移、七情六欲、大禹治水、空穴來風、孟母三遷 繪聲繪色、九五之尊、隨心所欲、幹將莫邪、相得益彰、借刀殺人、浪跡天涯、剛愎自用、鏡花水月、黔驢技窮、肝膽相照、多多益善、叱咤風雲、杞人憂天、作繭自縛、壹飛沖天、殊途同歸、風卷殘雲、因果報應、無可厚非、趕盡殺絕、天長地久、飛龍在天、桃之夭夭、南柯壹夢、口是心非、江山如畫、風華正茂、壹帆風順、壹葉知秋 草船借箭、鐵石心腸、望其項背、頭暈目眩、大浪淘沙、縱橫天下、有問必答、無為而治、釜底抽薪、吹毛求疵、好事多磨、空谷幽蘭、懸梁刺股、白手起家、完璧歸趙、忍俊不禁、沐猴而冠、白雲蒼狗、賊眉鼠眼、圍魏救趙、煙雨蒙蒙、炙手可熱、屍位素餐、出水芙蓉、禮儀之邦、壹丘之貉、鵬程萬裏、嘆為觀止、韋編三絕、今生今世 草木皆兵、寧缺毋濫、回光返照、露水夫妻、諱莫如深、貽笑大方、紫氣東來、萬馬奔騰、壹諾千金、老馬識途、五花大綁、捉襟見肘、瓜田李下、水漫金山、苦心孤詣、可見壹斑、五湖四海、虛懷若谷、欲擒故縱、風聲鶴唳、毛遂自薦、蛛絲馬跡、中庸之道、迷途知返、自由自在、龍飛鳳舞、樹大根深、雨過天晴、乘風破浪、篳路藍縷 朝三暮四、患得患失、君子好逑、鞭長莫及、竭澤而漁、飛黃騰達、囊螢映雪、飛蛾撲火、自怨自艾、風馳電掣、白馬非馬、退避三舍、三山五嶽、稱心如意、望梅止渴、煢煢孑立、振聾發聵、運籌帷幄、逃之夭夭、杯水車薪、有的放矢、矯枉過正、睚眥必報、姍姍來遲、壹鳴驚人、孜孜不倦、壹馬平川、入木三分、沆瀣壹氣、天倫之樂 兄弟鬩墻、藕斷絲連、心猿意馬、想入非非、盲人摸象、眉飛色舞、三教九流、高樓大廈、鍥而不舍、過猶不及、狗尾續貂、鬥酒學士、高山仰止、形影不離、小心翼翼、返璞歸真、見賢思齊、按圖索驥、槍林彈雨、桀驁不馴、遇人不淑、道貌岸然、名揚四海、虛與委蛇、門可羅雀、水落石出、不卑不亢、無法無天、拔苗助長、大快朵頤 因地制宜、單刀直入、時來運轉、天方夜譚、壹蹴而就、躊躇滿誌、戰無不勝、插翅難飛、圖窮匕見、鬼話連篇、亢龍有悔、望洋興嘆、愛屋及烏、驚鴻壹瞥、風華絕代、名勝古跡、如履薄冰、持之以恒、潛移默化、曇花壹現、巫山雲雨、狡兔三窟、櫛風沐雨、駭人聽聞、斷章取義、曲突徙薪、謝天謝地、脫穎而出、垂簾聽政、壹馬當先 不恥下問、不。

3. 含有"文"的四字詞語

文不對題 文章裏的意思跟題目對不上。

指人說話或寫文章不能針對主題。 文不加點 點:塗上壹點,表示刪去。

文章壹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文從字順 從:服從,順從;順:通順。指文章通順。

文房四寶 俗指筆、墨、紙、硯。 文風不動 壹點兒也不動。

形容沒有絲毫損壞或改變。 文過飾非 文、飾:掩飾;過、非:錯誤。

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文君新寡 指婦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醮:舊指女子出嫁,這裏指再嫁。原指漢代卓文君嫁司馬相如事。

後指寡婦再嫁。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詞句和內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人無行 喜歡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輕 指文人之間互相看不起。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文韜武略 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

比喻用。 文恬武嬉 恬:安閑;嬉:玩樂。

文官安閑自得,武官遊蕩玩樂。指官吏只知貪圖安逸享受,吃喝玩樂,不關心國事。

文武雙全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文武之道,壹張壹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 文行出處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

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文以載道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

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文章憎命 憎:厭惡。

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文治武功 比喻政治與軍事。 文質彬彬 文:文采;質:實質;彬彬:形容配合適當。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文采風流 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度。

亦指才華橫溢與風度瀟灑的人物。 文弛武玩 文武官員玩忽職守。

文覿武匿 藝文興而武道隱。指尚文之風大盛。

文房四侯 指筆、硯、紙、墨。古人戲稱筆為管城侯毛元銳,硯為即墨侯石虛中,紙為好畤侯楮知白,墨為松滋侯易玄光,故。

文房四士 俗指筆、墨、紙、硯。同“文房四寶”。

文房四物 俗指筆、墨、紙、硯。同“文房四寶”。

文房四藝 指琴、棋、書、畫。 文過其實 文辭浮誇,不切實際。

文過遂非 掩飾過失,順隨錯誤。 博文約禮 博:金我,廣;約:約束。

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多文為富 以多學知識、技能為富有。 繁文末節 文:規定、儀式;節:禮節。

過分繁瑣的儀式和禮節。比喻瑣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縟節 文:規定、儀式;縟:繁多;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

也比喻其他繁瑣多余的事項。 廢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

廢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輕文重武。

分文不名 名:占有。壹分錢壹個銅板也沒有。

比喻非常貧困。 分文不取 壹個錢也不要。

比喻不計報酬。 分文不直 直:同“值”。

壹分錢壹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任何價值。

浮文巧語 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高文典冊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

龜文鳥跡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經文緯武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臨文不諱 臨:及;諱:避諱。作文時不須避諱。

奇文***賞 少見的好文章大家壹道欣賞。 奇文瑰句 瑰:珍奇。

優美的文章。 深文周納 周納:羅織罪名。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據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

識文斷字 識字。指有壹點文化知識。

斯文掃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酸文假醋 形容裝出壹副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同文***軌 同文:全國所用的文字相同;***軌:全國車轍闊狹相同。

統壹文字,統壹車轍。比喻國家統壹。

望文生義 文:文字,指字面;義:意義。不了解某壹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微文深詆 想盡辦法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溫文爾雅 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條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筆。故意玩弄文筆。

原指曲引法律條文作弊。後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咬文嚼字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註意精神實質。

壹文不名 壹個錢都沒有。 以文會友 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

以文亂法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