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之地 bù shí zhī dì 〖釋義〗不食:不生產糧食。
指不能耕種的土地。 〖出處〗《禮記·檀弓上》:“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莽我焉。”
〖示例〗山林、溪谷,~。(《資治通鑒·周紀赧王四十二年》) 拔了蘿蔔地皮寬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 〖解釋〗比喻為了行事方便而把礙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為了擴展地盤而排擠別人。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五十壹回:“拔了蘿蔔地皮寬,交他去了,省得他在這裏跑兔子壹般。”
〖示例〗 遍地開花 biàn dì kāi huā 〖解釋〗比喻好的事物到處湧現或普遍發展。 〖出處〗董必武《祝賀建國十周年》:“遍地開花鬧,沖天幹勁傳。
糧棉大增產,煤鐵倍加權。” 〖示例〗 旦暮入地 dàn mù rù dì 〖解釋〗旦:早晨。
暮:晚上。地:地府。
早晚就要進入地府。表示年齡已高,隨時都可能死去。
〖出處〗 〖示例〗 彈丸之地 dàn wán zhī dì 〖解釋〗彈丸:彈弓所用的鐵丸或泥丸。彈丸那麽大的地方。
形容地方非常狹小。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示例〗西歧城不過~,姜子牙不過淺行之夫。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 必爭之地 bì zhēng zhī dì 〖解釋〗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略要地。 〖出處〗《周書·王悅傳》:“白馬要沖,是必爭之地。
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示例〗 不敗之地 bù bài zhī dì 〖解釋〗原意是指善於打仗的就有取勝的把握,不會落到挫敗的境地。
後泛指辦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出處〗《孫子·軍形》:“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示例〗 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解釋〗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示例〗南方~,瘴疫之鄉;丞相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征,非所宜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不習地土 bù xí dì tǔ 〖解釋〗對於壹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出處〗《南史·王融傳》:“宋弁曰:‘當是不習地土。’” 〖示例〗 不知天高地厚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 〖解釋〗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
形容驕狂無知。 〖出處〗《莊子·讓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示例〗如今年過知非,想起幼年這些~的話來,真覺後悔。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參天貳地 cān tiān èr dì 〖解釋〗為《易》卦立數之義。
後引申為人之德可與天地相比。同“參天兩地”。
〖出處〗《史記·卷壹百壹十七·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拘文牽俗,循誦習傳,當世取說雲爾哉!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故馳騖乎兼容並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示例〗 參天兩地 cān tiān liǎng dì 〖解釋〗①為《易》卦立數之義。②引申為人之德可與天地相比。
〖出處〗 〖示例〗 觸地號天 chù dì hào tiān 〖解釋〗呼天搶地。形容悲痛之極。
〖出處〗明·張敬修等《文忠公行實》:“既出,遂觸地號天,幾不可生。” 〖示例〗 春回大地 chūn huí dà dì 〖解釋〗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嚴寒已過,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 〖出處〗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歲杪雨雪連日悶題二首》:“樹頭雪過梅猶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示例〗 此地無銀三百兩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出處〗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
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示例〗 地棘天荊 dì jí tiān jīng 〖解釋〗指到處布滿荊棘。
比喻環境惡劣。 〖出處〗朱謙良《感懷和病俠》:“地棘天荊誰管得,此身權寄水雲邨。”
〖示例〗 地老天荒 dì lǎo tiān huāng 〖解釋〗指經歷的時間極久。 〖出處〗唐·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示例〗然而海枯石爛,此恨難消,~,此情不泯! 明·瞿佑《剪燈新話·綠衣人傳》 地老天昏 dì lǎo tiān hūn 〖解釋〗形容變化劇烈。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憶女》:“地老天昏,沒處把老娘安頓,思量起舉目無親,招魂有盡。”
〖示例〗 地上天官 dì shàng tiān guān 〖解釋〗比喻社會生活繁華安樂。 〖出處〗 〖示例〗 地網天羅 dì wǎng tiān luó 〖解釋〗天羅:張在空中捕鳥的網。
天空地面,遍張羅網。指上下四方設置的包圍圈。
比喻對敵人、逃犯等的嚴密包圍。 〖出處〗《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離陰府恓惶難,又值天羅地風災。”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羅地網者,休要走了兩洞妖魔。” 〖示例〗驚得宋公明目瞪口呆,罔不知所措,妳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 地下修文 dì xià xiū wén 〖解釋〗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出處〗《太平禦覽》卷八八引王隱《晉書》:“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
顏淵、蔔商今見在為修文郎。” 〖示例〗~著作郎,生前饑處倒空墻。
唐·司空圖《狂題》詩 地獄變相 dì yù biàn xiàng 〖解釋〗舊時比喻社會的黑暗殘酷。 〖出處〗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吳道子畫地獄變相,都人鹹觀,懼罪修善。”
2. 描寫大地的四字詞語壹望無際 [yī wàng wú jì]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際:邊。 壹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
出 處
宋·秦觀《蝶戀花》:“舟泊潯陽城下住;杳靄昏鴉;點點雲邊樹。九派江分從此去;煙濃壹望空無際。”
例 句
蒙古族騎士們像雄鷹壹樣,翺翔在~的大草原上。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壹望無邊 廣袤無垠 無邊無涯 無遠弗屆
反義詞
茫無涯際 壹馬平川 無邊無際 漫無邊際 連綿起伏
3. 與“土地”有關的四字詞語皇天後土 (huáng tiān hòu tǔ) 皇天:古代稱天;後土:古代稱地。指天地。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
灰頭土面 (huī tóu tǔ miàn) 滿頭滿臉沾滿塵土的樣子。也形容懊喪或消沈的神態。
揮金如土 (huī jīn rú tǔ) 揮:散。把錢財當成泥土壹樣揮霍。形容極端揮霍浪費。
卷土重來 (juǎn tǔ chóng lái) 比喻失敗之後,重新恢復勢力。
土崩瓦解 (tǔ bēng wǎ jiě) 象土崩塌,瓦破碎壹樣,不可收拾。比喻徹底垮臺。
水土不服 (shuǐ tǔ bù fú) 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寸土必爭 (cùn tǔ bì zhēng) 即使是壹點點土地,也要和敵人爭奪。形容對敵鬥爭毫不退讓。
寸土不讓 (cùn tǔ bù ràng) 壹寸土地也不讓人。
風土人情 (fēng tú rén qíng) 壹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大興土木 (dà xīng tǔ mù) 興:創辦;土木:指建築工程。大規模地蓋房子。
半截入土 (bàn jié rù tǔ)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糞土不如 (fèn tú bù rú) 還比不上糞便和泥土。形容極無價值的東西。
分茅裂土 (fēn máo liè tǔ)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舉行的儀式。後稱分封諸侯。
故土難離 (gù tǔ nán lí) 故土:出生地,或過去住過的地方,這裏指故鄉、祖國。難於離開故鄉的土地。形容對家鄉或祖國有無限的眷戀之情。
朽木糞土 (xiǔ mù fèn tǔ) 朽木:爛木頭;糞土:臟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對社會沒有用處的人。
壹抔黃土 (yī póu huáng tǔ) 壹抔:壹捧。壹捧黃土。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4. 形容大地的四字詞語1、山崩地裂:山嶽倒塌,大地裂開。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
2、地負海涵:指大地負載萬物,海洋容納百川。形容包羅萬象,含蘊豐富。
3、大塊文章: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繡般美好的景色。後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
4、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5、歲暮天寒:指年底時候的寒冷景象。
6、冰天雪窖:形容極為寒冷。
7、春風浩蕩:春風吹拂大地。多用來形容壹個新的面貌或景象已開始呈現。
5. 春回大地,到處充滿生機,妳想到的四字詞語有: 來到廣闊的草原,春回大地,到處充滿生機,妳想到的四字詞語有: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 草長鶯飛 生機勃勃 鳥語花香 繁花似錦 姹紫嫣紅
來到廣闊的草原,請妳寫出幾個描寫草原的四字詞語::
壹碧千裏 壹望無際 翠 *** 流 無邊無際
寫出含有山和水的四字詞語:
山清水秀層巒聳翠重巒疊嶂青山綠水山水如畫山崩海嘯山長水遠山高水長山光水色 遊山玩水 湖光山色 錦繡河山高聳入雲 水天壹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6. 關於描寫四季景色的四字詞語如題,寫出有關 四季之景描寫春天美好的成語
春光明媚 萬紫千紅 春雨如油 生機勃勃 春色滿圓 春意盎然 鳥語花香 春暖花開 百花齊放 和風細雨
春天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暖花開 春意盎然 春意正濃 風和日麗 春花爛漫 鳥語花香 百鳥鳴春 鶯歌燕舞
夏天的熱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驕陽似火 揮汗如雨 大汗淋漓
夏天的景色
鳥語蟬鳴 萬木蔥蘢 枝繁葉茂 蓮葉滿池
秋天
秋高氣爽 天高雲淡 秋風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飄香
秋天的景色
果實累累 北雁南飛 滿山紅葉 五谷豐登 蘆花飄揚
冬天
天寒地凍 北風呼嘯 滴水成冰 寒冬臘月 瑞雪紛飛 冰天雪地
冬天的景色
冰封雪蓋 漫天飛雪 白雪皚皚 冰封大地 冰天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