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三不四、人雲亦雲、七上八下、蕓蕓眾生、壹窮二白、上下壹心、萬眾壹心、千千萬萬、壹五壹十、壹分為二、
1、不三不四
[拼音]
bù sān bù sì
[釋義]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樣子。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
[例句]
妳必須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壹刀兩斷,絕不能藕斷絲連。
2、人雲亦雲
[拼音]
rén yún yì yún
[釋義]
雲:說;亦:也。人家怎麽說,自己也跟著怎麽說。指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
[出處]
金·蔡松年《槽聲同彥高賦》詩:“槽床過竹春泉句,他日人雲吾亦雲。”
[例句]
他這人不學無術,人雲亦雲,十足的耳食之徒。
3、七上八下
[拼音]
qī shàng bā xià
[釋義]
形容心裏慌亂不安。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例句]
連著好幾天都沒有他的消息,我心裏七上八下,坐臥不寧。
4、蕓蕓眾生
[拼音]
yún yún zhòng shēng
[釋義]
蕓蕓:形容眾多;眾生:原指壹切生物,後指許多人。原指世間的壹切生靈。後多指大群無知無識的人。
[出處]
《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
[例句]
世間萬物,因果相循,蕓蕓眾生,禍福相依,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5、壹窮二白
[拼音]
yī qióng èr bái
[釋義]
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出處]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十:“我曾經說過,我們壹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壹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
6、上下壹心
二白[拼音]
shàng xià yī xīn
[釋義]
上上下下壹條心。
[出處]
《淮南子·詮言訓》:“上下壹心,君臣同誌。”
[例句]
至若上下壹心,舉國壹致,區區胡虜,何足道哉?
7、萬眾壹心
[拼音]
wàn zhòng yī xīn
[釋義]
千萬人壹條心。形容團結壹致。
[出處]
《後漢書·朱擕傳》:“萬人壹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
[例句]
只要大家萬眾壹心,艱苦奮鬥,我們就壹定能實現四個現代化。
8、千千萬萬
[拼音]
qiān qiān wàn wàn
[釋義]
形容為數極多。
[出處]
唐·杜牧《晚晴賦》:“千千萬萬之狀容兮,不可得而狀也。”
9、壹五壹十
[拼音]
yī wú yī shí
[釋義]
五、十:計數單位。五個十個地將數目點清。比喻敘述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查點數目。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五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壹五壹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例句]
嘉莉把排戲中發生的事壹五壹十地告訴他,說著說著情緒高漲起來。
10、壹分為二
[拼音]
yī fēn wéi èr
[釋義]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壹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例句]
把人生壹分為二,前半生不猶豫,後半生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