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饑似渴。
如饑如渴(拼音:rú jī rú kě)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三國·魏·曹植《責躬》。
“如饑如渴”的原義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壹樣,比喻迫切需求;是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也作“如饑似渴”。
成語寓意:
曹植與曹丕在爭奪繼承權時,就已經失去了親情,兩人相見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曹植在奏折中說如饑似渴地盼望與曹丕見面,顯然是言不由衷。
人的渴望如果是正能量的,那麽就可以化為理想,成為追求夢想、實現人生目標的動力;如果人的欲望是負面的,那麽就會使人急功近利,變得貪婪自私。
成語運用:
“如饑如渴”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壹樣,含褒義。
運用示例:
三國·魏·嵇康《贈秀才入軍》:“思我良朋,如渴如饑。”
隋·王度《古鏡記》:“明公好奇愛古,如饑如渴,願與君今夕壹試。”?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二回:“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戲。實慕員外威德,如饑如渴。萬望不棄鄙處,為山寨之主,早晚***聽嚴命。’”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壹六·範巨卿雞黍死生交》:“吾兒壹去,音信不聞,令我懸望,如饑似渴。”
現代·郭沫若《革命春秋·學生時代》:“我如饑似渴地把那二十幾頁的長文,壹口氣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