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拔牙 ?三緘其口 ?罵不絕口 ?虎口逃生 ?結舌杜口 ?口是心非
1.虎口拔牙
拼音hǔkǒubáyá
解釋從老虎嘴裏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險的事情。
出處金·馬鈺《玩丹砂·贈閻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齒,驪龍頷下奪神珠。”
2.三緘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形容說話極其謹慎、不輕易開口。緘,封。三,泛指多次。[1]
3.罵不絕口
讀音mà bù jué kǒu
釋義大肆謾罵,不絕於口。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乃令經板夾而鋸之,致死罵不絕口。”
4.虎口逃生
發音 hǔ,kǒu,tá,o,shēng
釋義 老虎嘴裏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出處 《莊子·盜跖》:“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元?無名氏《朱砂擔滴水浮漚記》第壹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騰騰再不消停。”
示例 我如今在~,急騰騰再不消停,(元·無名氏《朱砂擔》第壹折)
5.結舌杜口
(jié shé dù kǒu)
解釋:結舌:舌頭像打了結子,動彈不得。杜:堵塞。保持緘默,閉口不言。形容因恐懼而不敢說話。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
示例:故愛身之士,自為己計,莫不~,孰肯冒忌幹主哉! ★《宋書·彭城王義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