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結構類型,如下:
壹、間隔同義、反義式
成語具有間隔同義、反義的特點。如“萬紫千紅”、“明爭暗鬥”、“舍近求遠”、“面紅耳赤”、“好逸惡勞”、“舍己為人”、“虎頭蛇尾”、“有恃無恐”、“來蹤去跡”等。
如果能懂得相同的兩個語素的意義,那麽它的整體意義就清晰明了。在學習這類成語時,要善於歸類分析這類成語的間隔同義或反義關系,弄清其中重點語素的含義。
二、前散後叠式
這也是成語結構的壹大特點。壹般說,這類成語的意義是在叠式上。如“眾目睽睽”,“虎視眈眈”。“風塵仆仆”,“大名鼎鼎”,“衣冠楚楚”等。該成語的整體意義就是——“許多人睜大眼睛在看”因此,在學習這類成語時,要把重點放在對它的叠式的理解上。
三、前叠後散式
這種結構形式的成語,其意義也在叠式上。如“娓娓動聽”,“侃侃而談”,“綽綽有余”,“蠢蠢欲動”,“格格不入”,“栩栩如生”等。“娓娓動聽”這個成語,關鍵的是要懂得“娓娓”這個叠音詞是“談論不倦”的意思。
四、雙叠式
這是成語結構中比較特殊的壹種,主要表現為它的前面兩個語素的意義,與後兩個語素的意義是等同的。如“唯唯諾諾”,“形形色色”,“熙熙攘攘”,“戰戰兢兢”,“鬼鬼祟祟”等等。在學習這類成語時,只要理解第壹、第三個語素的意義即可。
五、“然”字式
“然”字結構式,也是成語結構的壹大特點,“然”字處在成語第二個語素的位置上的居多,如“肅然起敬”,“軒然大波”,“悍然不顧”,“豁然開朗”等。
這類成語的意義集中在前兩個語素上。如“軒然大波”,“悍然不顧”,如果我們理解了“軒然”是高起的樣子,“悍然”是蠻橫的樣子,那麽,對“大波”、“不顧”的理解就不難了。
成語的基本特征
壹、結構固定性
成語的構成成分和結構形式都是固定的,壹般不能隨意更變或增減語素。例如“唇亡齒寒”,不能改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無牙冷”;“胸無點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無有壹點墨”。此外成語裏的語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隨意更改。
二、意義整體性
成語在意義上具有整體性。它的意義往往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的意義基礎上進壹步概括出來的整體意義”。如“狐假虎威”,表面意義是“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實際含義是“倚仗別人的權勢去欺壓人”等。
三、語法功能的多樣性
從漢語語法的角度來看,漢語成語在句子裏相當於壹個短語,因為短語在壹個句子中能充當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語的語法功能也具有多樣性。漢語成語形式多樣,如上文所說的有四字成語、五字成語、六字成語、七字成語、八字成語等等,其中四字成語是漢語成語的主要形式。
四、風格具有典雅型
成語通常來自古代文獻或俗語中,其語體風格莊重、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