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謀不軌的意思:謀劃不法叛逆的事;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
出自西晉·陳壽《三國誌·吳書·虞翻傳》:休未至,林欲入宮,圖為不軌,召百官會議,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成語“圖謀不軌”。
用法: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句:已經有人把他告下,告他神道設教,圖謀不軌。
造句:
1、選舉期間,警方極力掃黑,以防蠢蠢欲動的歹徒圖謀不軌。
2、妳們給我們來的公函,說我們圖謀不軌,我們此行純為愛國而來,絕無越軌行為。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吳主孫權死後,年僅十歲的幼子孫亮繼位,大將軍諸葛恪、會稽太守滕胤***同輔政,偏將軍孫綝密謀害死滕胤、朱異等朝廷重臣,升任為侍中武衛將軍(掌管內外壹切軍務),勢力逐漸增強,利用權勢,胡作非為,引起朝廷上下壹致怨恨。
孫亮長大後,親自過問政事。因為孫綝專橫放縱,孫亮決定除掉他,就與公主孫魯班、太常全尚、將軍劉承商議,要誅殺孫綝,不料走漏了消息。孫綝得知後,連夜帶兵包圍了皇宮擒拿全尚,又派孫恩在蒼龍門外殺死劉承,並把孫亮廢為會稽王,迎立瑯琊王孫休為皇帝。宗正孫楷攜帶文書前去迎接孫休。
孫休還沒有到建業,孫綝就想進入宮室,圖謀不軌,召集群臣議論,大臣們不敢說什麽,只是唯唯諾諾,只有虞翻的兒子虞汜對他說:“如今迎接瑯琊王的隊伍還沒有到,妳就想進入宮內,這樣的話,恐怕會謠言四起,老百姓就會迷感不解,這不是忠孝之道啊。”孫綝聽了很不高興,但終究不敢造次,帶領兵士千人親自去迎接孫休。
孫休登帝位後,孫綝升為丞相,其弟孫據、孫恩等也都封侯,壹門五候,大權在握,然而孫休坐穩江山後,便設法來對付孫綝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