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因果的成語

因果的成語

因果的成語:倒果為因、安危相易、前因後果、福倚禍伏、倒因為果。

因果介紹如下:

因果,梵語hetu-phala,指原因與結果。佛教認為壹切法皆是依因果之理而生成或滅壞。因是能生,果是所生。而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由因生果,因果歷然。十界迷悟,不外是因果關系。如外界客塵與眾生主體內心也互為因緣,由眾生之無明生起我見,我見緣外界之客體,客體喚起眾生之貪欲,貪欲引起惡行,惡行招引再生及痛苦,痛苦又加重無明。彼此既是因,又是果。互為因果。

因果的類型介紹如下:

因果可分為:世間之因果、出世間之因果、迷界之因果、悟界之因果。且依四諦而言,苦、集為世間迷界之因果。滅、道是出世間悟界之因果。在時間上,因果遍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在空間上,則除無為法之外,壹切事物皆受因果律支配。佛、菩薩亦然。

佛教的因果介紹如下:

小乘佛教將因果關系,分別為六因、四緣、五果。比較重視人類的行為、認識。如煩惱、業是如何產生、如何斷除等問題。大乘佛教則視緣起為因果互相關系的狀態。以四緣、十因、五果為其因果論的主要內容,以說明以阿賴耶識為中心的人類的行為與認識。

此外,壹般所說的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意謂善的業因必有善的果報,惡的業因必有惡的果報。然而由善惡二業所招感的苦樂果報,系屬非善非惡的無記法,故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應稱為善因樂果、惡因苦果。此種有善惡業因則必有苦樂的果報,因果之理儼然不亂。

即稱因果報應。若無視因果之理,陷於否認因果的見解,則稱撥無因果。又從實踐修道上論因果關系時,由修行之因能得開悟之果,此稱修因得果、修因感果、酬因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