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和敕勒歌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和敕勒歌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和敕勒歌的相似地方有:都是草原,有天有牛羊。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敕勒人唱的壹首民歌,選自《樂府詩集》,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

民歌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將天空比作“穹廬”,以此來形容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描繪了壹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作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現出中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歌》在布局、結構、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許多傑特之處。但這首詩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文學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間互相影響、南北詩風互相融合的實例;也是中華境內各族從征戰對抗走向和解交融的歷史見證,是壹元主體、多元格局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典型個案。其史學和文化學乃至民族學上價值絕不低於文學創作。

《敕勒歌》鑒賞: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壹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壹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壹幅北國風貌圖。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蘊涵著詠嘆抒情的情調。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這兩句顯現出遊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後壹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壹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遊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遊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