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少林寺的詩句如下:
1、《遊少林寺》(唐)沈佺期
長歌遊寶地,徙倚對珠林。雁塔風霜古,龍池歲月深。
賞析:
首聯是概寫遊寺。詩人踏著歌聲來到這所佛門寶地,仔細地觀賞了寺內清幽秀美的園林景色。“寶地”、“珠林”,都是出自佛經用語,所謂“黃金七寶為地,摩尼珠為林”。少林佛殿及其幽美園林風光也由此不言自喻。“長歌”二字,表現詩人當時暢遊的歡快心情。
次聯進而描述寺內兩處重點景物。壹處是古老的雁塔。雁塔原是印度古代佛教僧人為舍身救饑的雁王立塔紀念,出自佛經故事,後世相傳成為佛寺的重要建築。
另壹處為龍池,指寺中有名的九龍潭,潭水很深,據說有九龍蟠聚其下,“霜風古”、“歲月深”,兩句上下交織成文,說明雁塔之古是由於歲月之深,而龍池之深也是因為霜風之古,三聯再寫遍遊以後的時間變化。
2、《少室雪晴送王寧》(唐)李頎
少室眾峰幾峰別,壹峰晴見壹峰雪。隔城半山連青松,素色峨峨千萬重。
賞析: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形態各異,有“九頂蓮花砦”,有“旗、鼓、劍、印、鐘”五峰,還有被譽為嵩山八景之壹的“少室晴雪”。但是詩人不是寫少室山峰各種奇異的形態,而是寫少室諸峰雪後的奇姿麗容,雪後的少室眾峰並不完全相同,有壹些山峰和其他山峰有明顯的區別。
“壹峰晴見壹峰雪”,雪後初晴,少室諸峰,有的因冬日晴暖,陽光照射而積雪溶化,現出了青翠秀美的本來面貌,也有的山峰因陽光不足,依然被白雪覆蓋,在日光映照下,紅裝素裹,更加綺麗多姿。詩人寫雪後少室眾峰,能從大處著筆,寫出眾峰同中之異,別具特色。
3、《達摩大師面壁贊》(宋)蘇軾
少林素壁,不以為礙。彌天同輩,不以為泰。
稽旨六師,昔晦今明。不去不來,何損何增?
賞析:
蘇軾寫的這首《達摩大師面壁贊》,主要是對達摩大師在少林寺後山面壁九年的稱贊。關於這方面的贊語非常多,但是蘇軾的贊語卻頗具禪理。贊中首句“少林素壁,不以為礙”,這是說達摩面壁,其意不在壁,而在心,其心所致,方能破壁。
“稽旨六師,昔晦今明”,是說他到現在才明白禪宗大意,過去只知道學佛參禪,現在才知道根本在於明心見性。這,也正是禪宗之至道,參禪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