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榮獲了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他壹生只寫了163首詩,每年不過壹兩首,但他...

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榮獲了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他壹生只寫了163首詩,每年不過壹兩首,但他...

 在我看來,特朗斯特羅姆是壹個純粹的詩人。所謂“純粹”,第壹,他基本上只寫詩,而不用其他文體寫作。第二,他寫的都是短詩,沒有長詩,甚至組詩也很少。第三,他的創作量奇少,截至2000年他70歲時,壹***寫了163首詩。他出版第壹部詩集時,只有23歲。從特朗斯特羅姆的整個創作歷程來看,他是個起點極高的詩人,也許不能說他壹直沒能超越自己的處女作,但《詩十七首》完全可以被視為他的代表作,他後來的作品其實是對這部詩集的展開和分解。換句話說,《詩十七首》已確定了特朗斯特羅姆詩歌的基本風貌,這也可以視為他詩歌純粹性的壹種體現。當然,最能體現他詩歌純粹性的是,他是壹個只寫短詩的詩人。似乎出於巧合,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辛波絲卡也是壹個以少量短詩獲獎的詩人。這兩位詩人的成就證明:也許短詩才是詩歌的正宗,因為,它實現了最精練的詞語和最強大的力量的結合。

在如今這個商品氣息無孔不入的時代裏,做壹個純粹的詩人需要克服多重壓力。存在於當代詩人中的壹個普遍現象是從詩歌寫作轉向非詩歌寫作。這種轉向的原因也許比較復雜,但大多出於對文學市場的考慮,它潛在地包含著壹種讀者中心的意識,以及對作品暢銷的期待。而特朗斯特羅姆拒絕向任何外力和誘惑妥協,他絕不會迎合讀者,更不會迎合獎項,包括諾貝爾文學獎,他是壹個非常純粹的詩人。如果說這些是外在壓力的話,壹個純粹的詩人必然還會承受內在的壓力。正如現代派文學的創始人波德萊爾所說的,“壹切偉大的詩人本來註定了就是批評家”。因為,復雜的時代要求甚至迫使詩人用多種方式說話,所以,大多當代詩人往往壹手寫詩,壹手寫評論。特朗斯特羅姆不是沒有感到這種壓力,但他執意要做壹個“詩的禁欲主義者”。因此,他主動克服了用另壹種文體表達自己的誘惑,並壓縮自己的批評意識,實在難以克制時,他也會用詩歌的形式把它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