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謝靈運的山水詩往往拖上壹條玄言尾巴,忽略通篇之完整,故其詩多佳句而少佳篇。

謝靈運的山水詩往往拖上壹條玄言尾巴,忽略通篇之完整,故其詩多佳句而少佳篇。

謝靈運山水詩的特點:

謝靈運所開創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他的創作,不僅把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來,而且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並影響了壹代詩風。

這些詩歌在藝術上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第壹、精工富艷的風格。謝靈運詩歌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意象密集,對偶句多,語言深奧典雅,從而在整體上形成富艷精工的風格。謝靈運習慣運用移換形之法,將其所見收入詩中,對景物作全景式的鋪陳,從而形成了他繁富的特點。

第二、生動細膩的景物刻畫。謝靈運詩雖就整體而言頗有雕琢繁蕪之感,但就描寫刻畫自然美而言,卻常給人生動細膩之感。其詩在寫景上,主要表現為對聲色的追求。對於色的表現,如《入彭蠡湖》中“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作者沒有塗抹萬紫千紅,只用綠野作底色,白雲作點綴,抓住春天那充滿陽光,洋溢著生命力的特點,構成了壹幅素凈柔和的圖畫。

對於聲的描繪,如《石門巖上宿》“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以動襯靜,寫夜晚深沈,鳥鳴聲、落葉聲格外清越。這種對聲色的描繪,反映出詩歌創作上的壹種新的趨向,對後代詩人創作影響很大。就此而言,謝靈運可以說是詩歌創作新時代的開創者。

第三、結構上的程式化特點。謝靈運詩歌從整體結構而言,往往先作出遊,次寫見聞,末尾談玄說理,拖著壹個玄言的尾巴。這種以敘事——寫景——說理所形成的結構模式,使謝詩呈現出壹種程式化的特點。

至於形成這種程式化結構的原因,可以說與謝靈運山水審美意識上的局限有關。謝靈運壹生都不能忘懷於政治權勢,當他政治失意進而遊山玩水時,只是把山水作為壹種感觀上的刺激,以此掩飾他對權位的熱衷。

故而他在寫景時,並不能真正做到情、景、理三者的完美融合,也無法形成壹種完整渾然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