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荔浦芋頭寫作文

荔浦芋頭寫作文

1. 荔浦扣肉怎麽做寫作文

主料

荔浦芋

500g

輔料

蒜茸

適量

南乳

適量

醬油

適量

適量

三花酒

適量

老抽

適量

濕澱粉

適量

步驟

1.荔浦芋頭去皮,切成方形片

2.用油炸/煎透,至芋頭片表面發黃

3.帶皮五花豬肉,放入鍋中,用水浸至7分熟.

4.然後撈出,放入油鍋中炸/煎至豬皮上色.

5.取出用冷水清洗幹凈,去除多余的油,切成肉厚片

6.用蒜茸、南乳、醬油、糖、三花酒做成調味汁(桂林三寶之壹,當地的米酒,沒有的話可以用其他米酒代替)

7.南乳要用勺子壓成泥,然後和其他調味料合在壹起。

8.將肉片放入調味汁裏腌制入味,至少20分鐘

9.然後把壹片芋頭、壹片肉,依序排放到壹個碗裏,倒入之前腌肉的調味汁

10.上鍋蒸1小時,將已蒸熟的扣肉先倒出汁,再扣在盤中。

另起壹鍋,放入剛才倒出的汁,加少許水、老抽,濕澱粉勾芡,淋在扣肉上就好了

2. 芋頭面的作文怎麽寫呀

古田傳統美食芋頭面 古田有壹種傳統的美食芋頭面, 只要是土生土長的古田人沒有不知道芋頭面的,幾乎沒有人能拒絕芋頭面那滑嫩的口感和只有芋頭才散發出的清香味。

美味可口的芋頭面的原料其實很簡單很簡單,東南西北家家家做芋頭面用的都是煮熟後剝了皮的芋頭 和澱粉, 原料簡單做法也很簡單,但絕對要有超級的耐心哦!第壹部將成塊狀的澱粉用搟面桿或者壹個圓形的玻璃瓶(如啤酒瓶)放在砧板(切菜板)上,先敲成小塊 後用瓶子壓成像面粉般的粉末狀,然後把剝過皮的芋頭用手壓成芋頭泥(就像洗衣粉那般) 然後把澱粉均勻的散在芋頭泥上(壹點壹點的加,否則加太多就吃澱粉條了),開始像洗衣粉那樣揉 ,等到不黏手了看著很均勻了可以了,最好就是準備把切條的切條板(農村切地瓜都是用這個東東哦)。 開始煮調料湯 (油壹勺 ,加絲瓜 之類的炒菜 差不多了放湯,等湯開了 開始切芋頭面條了,實現要把大塊芋頭面料分成幾份 每份差不多比饅頭大壹點,。

等芋頭面條差不多到湯頂就差不多了 ,用鍋鏟輕輕攪三四圈 (目的是面之間不相互粘住)蓋上鍋蓋 等沸騰七八分鐘後 就差不多了, 開始放調料 鹽巴味精(和平常煮湯壹樣 。 快熄火前放入少許的蔥, 加入壹點點醬油味道更濃哦(本人喜歡,呵呵)。

熄火起鍋,哇塞 壹碗散發的芋頭面閃亮登場咯, 閉上眼睛 芋頭有的清香夾雜著清香的蔥花味 ,壹條條芋頭面似是半透明的肥粉條 彎彎曲曲的躺在湯水中 ,讓人忍不住直流口水 ,端起碗 妳絕對會想百米賽跑才有的幹勁壹口吃完。 可做參考哦。

3. 遊覽順序寫的作文桂林

說到桂林,大家壹定都很熟悉,但妳知道它的名字是怎麽來的嗎?以前桂林有很多桂花樹,每到秋天,桂林城裏到處可見綴滿象白玉壹樣的桂花,滿城都會飄著壹陣陣濃郁的香味,所以把這個城市叫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條名句大家壹定都聽說過,這句話早在宋朝就開始流傳開了。桂林有很多很多的山,叫“喀斯特”地貌,中國叫巖溶地貌,這種奇特的地貌造就了桂林獨特的山水,使桂林成為聞名中外的壹個盛大的旅遊城市,這回我也要親身去體驗壹下了。

9月30日深夜,我們乘飛機抵達了桂林,受到了導遊的熱情接待。桂林對自己好朋友的稱呼非常特別,叫做“狗肉”,我們壹車大大小小的二十五位遊客就被叫做“狗肉”了。

桂林的兩江國際機場距離桂林市區26公裏,候機廳建築外型像壹個山字,柔美的線條又像流動的水,寓意桂林的山水。半個小時後我們就到了下榻的太平洋賓館,經過壹夜的休整,10月1日早晨開始了我們的桂林之旅,您也和我壹起遊桂林吧! 第壹天我們先去了伏波山,它是壹個壹半在地上,壹半在水裏的山。

桂林的山很特別,逢山必有洞,伏波山就有壹個還珠洞,裏面的溫度在25度左右,而且冬暖夏涼,洞頂還時有水滴滴落下來。聽媽媽說,這水中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當環境發生改變時,水中的碳酸鈣就會再凝結出來,長年累月就會形成石鐘乳、石筍和石柱等各種景觀。

在還珠洞出口處有壹塊懸空的石頭,叫試劍石,傳說是馬將軍揮劍切下壹塊石頭,嚇走了侵犯桂林的交直(今越南)人。聽說摸了石頭底下可以考狀元,我蹲下來用手摸摸,還照了壹張相。

接著我們來到了獨秀峰。它海拔63米,十分雄偉壯觀,是市區內的第二高山。

獨秀峰是靖江王城的靠山,靖江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侄孫,他可真會選地方,將這麽漂亮的山據為已有。獨秀峰下也有壹個洞,叫靈洞,裏面供奉了很多太歲,進出洞門都要趕緊關閉,不能讓靈氣出去。

我的太歲是施廣大將軍,媽媽給我“請”了壹個帶在身上。媽媽真是自討苦吃,當媽媽叫 *** 壹些我不想幹的事的時候,我便舉著我的太歲大聲地說:“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我們還攀登了獨秀峰,我第壹個往上沖,壹會兒就爬上了山頂,從獨秀峰上我看見了整個桂林市的樣子,過了好長時間,別的人才慢慢的爬上來,我成了冠軍! 接下來我們去了七星公園,欣賞了花橋倒影。

花橋的橋洞和水中的倒影無論水深水淺,都是360度的圓,奇怪吧!我在竹筏上和兩只魚鷹照相,當了壹回漁民。七星公園裏面還有壹個很大的廣場,叫華夏廣場,環繞著壹塊長70多米,高近4米的壁畫,記錄了華夏7000年的文明史。

這塊石壁畫是由著名物理學家李振道先生捐資修建的。公園裏的壹個著名景點是壹座雙峰駱駝山,這座山很像壹只坐在地上的駱駝,還有兩個駝峰,從而定名。

我還穿過草坪到駱駝頭底下,發現了壹個又窄又小的超小型雙層瀑布。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在駱駝山下發表了環保演說,後來桂林人還找了壹塊石頭刻上字,放在克林頓演講的地方做紀念。

這壹天最後我們去了象鼻山。象鼻山有壹個很大的山洞,叫水月洞。

關於象鼻山還有壹個傳說呢:相傳玉皇大帝到地上訪查時,跟隨的神象生病了,玉皇大帝便丟下了它,桂林人治好了神象的病,神象不想回天庭便留下來幫助桂林的人們。後來玉皇大帝知道了勃然大怒,派李靖去殺死神象,雙方戰了七天七夜仍不見勝負,在第八天神象在河邊飲水時,李靖抓住時機,抽出寶劍插在了神象的背上,神象死了,化做了壹座山,永遠地屹立在漓江邊,背上還插著那柄寶劍。

第二天我們乘船去陽朔遊覽著名的漓江。人家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漓江發源於華南第壹峰的貓兒山,全長160千米,最後匯入珠江。我們遊覽的是漓江50公裏最精華的部分,號稱“百裏畫卷”。

漓江邊有連綿起伏的小山,每座山和水都形成壹幅自然的圖畫。其中竹筍山極其渺小,就像山上長出了壹根石筍壹樣;蟠桃大家都知道是天上王母娘娘吃的,但在人間也有,只是已經化為了壹塊石頭臥在山上;九馬畫山是壹幅最有名的畫卷,聽說“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狀元郎。”

有壹次周恩來同誌和陳毅同誌同去遊覽漓江,周恩來看出來9匹,陳毅只看出7匹,怪不得壹個是總理,壹個是副總理。漓江上的風光還有黃布倒影、興坪風光,就裝在妳的口袋裏,不信妳拿出20元人民幣來。

下船後我們匆匆遊覽了西街就坐車前往銀子巖,壹路上我們經過了被稱為陽朔陸地風光的“十裏畫廊”。我看見了壹只“胖猴子”要爬回山洞,兩只“海豚”對吻,最有名最好看的當屬月亮山,它有壹個大大圓圓的穿山洞,它的前面有壹座小山,剛好能擋住洞的壹部分,由於看的角度不同,所看的山洞形狀也不同,有的時候像滿月,有的時候像月牙,所以把這座山的名字定為“月亮山”。

到了銀子巖後,我大吃壹驚,有那麽多人,還要排隊。過了壹會兒進了巖洞,裏面又悶又熱,像洗桑拿壹樣。

洞內最好的景點是銀子鉆石,只見壹座座石鐘乳和石筍上閃閃發光,就像石頭裏藏著銀子壹樣,讓人的財迷性格大發,好像面前全是錢,馬上就發了財壹樣,連我也不例外。這是我看的所有。

4. 荔浦芋頭和芋頭的區別

荔浦芋頭與南芋、水芋的區別為例,有以下區別:

1、形狀不同:荔浦芋體形橢圓,像過去婦女們用來織布的紡綞;南芋則體形較長,近似圓筒形;至於水芋則頭大尾小。

2、重量不同:荔浦芋重量從數壹至兩斤,甚至達五六斤;南芋多數在壹斤以下,也有兩三斤重的;水芋多是幾兩重的小芋。

3、芋皮不同:荔浦芋頭芋皮粗糙呈棕色,皮上節與節之間的距離比較短;南芋表皮雖也呈棕色,但較光滑,皮上節間距離較長;水芋表皮為黑棕色。

4、芋肉不同:荔浦芋芋肉上的檳榔花紋明顯,香味很濃;南芋則芋肉無明顯的檳榔花紋,香味較淡;水芋的芋肉根本沒有檳榔花紋,也沒有香味。

擴展資料:

1、荔浦芋頭上市時間及產地:

荔浦芋頭的成熟期是在秋冬季,只不過壹年四季都有賣。荔浦芋作為荔浦縣的主要傳統產品,在全縣十三個鄉鎮都有種植,尤以青山、新坪、杜莫、修仁種植居多。

2、荔浦芋頭挑選方法:

選擇荔浦芋頭要選頂部尖、根部粗大的,這樣的芋頭比較粉。

荔浦芋頭壹定要隔水蒸,沸水的界面離芋頭越遠越好,這樣吃起來非常粉又松又軟,清甜可口。用棉線切芋頭,是壹個流傳民間的好辦法。

5. 寫芋包的作文,字數500

說起咱們廈門的傳統美食,我可真的是只略知壹二。不過我還是曉得壹些地地道道的傳統美食,如——沙茶面、芋包、土筍凍、油蔥果……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那個風味別具壹格的芋包了!

芋包這個美食,我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才認識的。就是從我“認識”它的第壹口,我就徹底的沈醉在了它的美味之中,實在是太好吃了!還記得有壹次,我去“佳味再添”吃小吃,就有點了壹個“芋包”。只見灰白色的、手掌般大的芋包,挨個兒躺著大蒸籠裏。師傅用竹夾子夾起放在小蝶裏,舀上壹小匙辣椒醬,加上壹些酸甜蘿蔔片,香噴噴熱烘烘的芋包就到手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端上桌。還沒有入口就能聞到壹股芋頭的沁人心脾的香氣,食客馬上就會出現壹股強烈的欲望想要吃掉這個芋包。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芋包的壹小塊,蘸壹蘸壹旁的不辣的醬料,輕輕地放入口中,壹口咬下去,芋包微甜的外皮和餡鮮美的味道就濃濃地糊在了口袱梗遞妓郛幻店濰錠璃中。

細細品味芋包的美味——外皮芋頭泥是軟的,裏面的餡,有筍幹、五花肉絲、炸豆腐條、韭菜……香、脆、綿、多汁、微辣……這真乃是人間的壹大美味啊!三下五去二,幾大口,我就消滅了壹個,還差點咬傷了舌頭。真給吃的人壹個極大的享受,吃了壹口還想再吃壹口,越吃越美,越嚼越香。可惜到吃完了以後就只有傻傻的坐在原處回味的份兒了。也就是這樣,我才喜歡上了吃芋包這個傳統的美食。芋包不但味道好,而且外表也與眾不同,給人壹種新奇的感覺。它外面的那層“包子皮”其實是用芋頭加上大米磨漿做的。也許妳會問:“用芋頭做的皮會不會破呢?”我可以告訴妳,芋包做的皮是絕對不會輕易的破掉的,“Q”、嫩,除非妳用很大的力氣去捏爆它,不然是不輕易破的。從此處可以見得,芋包的制作者是多麽的能幹啊!芋包的內餡也是十分具有特色的,所用的配料也是非常新鮮的,也就是這樣才有那麽多人喜歡吃芋包呀!芋包,真不愧是我最喜愛的壹個傳統的廈門美食呀!

6. 荔浦芋頭的特性

芋頭裏最好吃的數荔浦芋,它肉質細膩,具有特殊的風味。同時個頭大,芋肉白色、質松軟者品質上等。剖開芋頭可見芋肉布滿細小紅筋,類似檳榔花紋,栽培學稱之為檳榔芋。各地均有栽種。母芋橢圓形,子芋5個~8個。以產母芋為主,壹般單個重1000~1500克,大的可達2500克。而且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澱粉、多種維生素、較高的鈣和無機鹽等多種成份,具有補氣養腎、健脾胃、強身健體之功效,既是制作飲食點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補身體的營養佳品。

荔浦芋與南芋、水芋有明顯的區別。荔浦芋體形橢圓,像過去婦女們用來織布的紡綞,重量從數壹至兩斤,甚至達五六斤,芋皮粗糙呈棕色,皮上節與節之間的距離比較短,芋肉上的檳榔花紋明顯,香味很濃。南芋則體形較長,近似圓筒形,多數在壹斤以下,也有兩三斤重的,表皮雖也呈棕色,但較光滑,皮上節間距離較長,芋肉無明顯的檳榔花紋,香味較淡。至於水芋,則頭大尾小,多是幾兩重的小芋,表皮黑棕色,芋肉根本沒有檳榔花紋,也沒有香味。掌握了荔浦芋的特征,就不難鑒別真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