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魚的詩句 1. 描寫魚的詩句
1、“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代: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釋義: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翺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江岸壹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2、“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江南》 兩漢:佚名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釋義: 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麽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
魚在蓮葉的東邊遊戲,魚在蓮葉的西邊遊戲,魚在蓮葉的的南邊遊戲,魚在蓮葉的北邊遊戲。 3、“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 《蘭溪棹歌》 唐代: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釋義: 壹彎蛾眉月掛在柳灣的上空,月光清朗,涼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漲,魚群爭搶新水,夜半人靜之時紛紛湧上溪頭淺灘。 4、”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宋代:蘇軾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喜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釋義: 陽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紅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見魚兒遊,潭四周樹木濃密可藏烏鴉,兒童和老人喜悅地聚觀謝雨盛會。 常到潭邊飲水的麋鹿突然逢人驚恐地逃避,猿猱聽到鼓聲不用呼叫而自來。
這樣的盛況回家應告訴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5、《魚藻》 先秦:佚名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鎬,飲酒樂豈。 魚在在藻,依於其蒲。
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釋義: 魚在哪兒在水藻,肥肥大大頭兒擺。
王在哪兒在京鎬,歡飲美酒真自在。 魚在哪兒在水藻,悠悠長長尾巴搖。
王在哪兒在京鎬,歡飲美酒真逍遙。 魚在哪兒在水藻,貼著蒲草多安詳。
王在哪兒在京鎬,所居安樂好地方。 6、《魚麗》 先秦:佚名 魚麗於罶,鲿鯊。
君子有酒,旨且多。 魚麗於罶,魴鱧。
君子有酒,多且旨。 魚麗於罶,鰋鯉。
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 維其嘉矣!物其旨矣,維其偕矣!物其有矣,維其時矣! 釋義: 魚兒鉆進竹簍裏結伴遊啊,有肥美的黃頰也有小吹沙。
熱情的主人有的是美酒啊,不但酒醇味美而且席面大! 魚兒鉆進竹簍裏結伴而遊,肥美的魴魚黑魚各有壹頭。熱情的主人家待客有美酒,不但宴席豐盛而且酒醇厚! 魚兒呼朋引伴往竹籠裏鉆,鮎魚遊得快來鯉魚跳得歡。
熱情好客的主人有美酒啊,不但酒醇美而且珍饈齊全! 食物豐盛實在妙,質量又是非常好。食物甘美任品味,各種各類很齊備。
食物應有盡有之,供應也都很及時。
2. 有關魚的詩句 古詩
1、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雎盱。 ——《浣溪沙》 (唐)杜甫
2、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江南曲》 [晉]樂府
3、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水檻遣心》 杜甫
4、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漁歌子》 (唐)張誌和
5、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壹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觀遊魚》 (唐)白居易
6、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長安秋望》 趙嘏
7、勞動故人龐閣老,提魚攜酒遠相尋。——《病假中龐少尹攜魚酒相過》 白居易
8、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枯魚過河泣》 漢無名氏
9、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江上漁者》 宋 範仲淹
10、海水桑田欲變時,風濤翻覆沸天池。 鯨吞蛟鬥波成血,深澗遊魚樂不知。 ——《澗中魚》 (唐)白居易
3. 描寫魚的詩
放魚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早覓為龍去,江湖莫漫遊。
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铦鉤. 註釋: 這是詠物詩中壹首富於哲理的佳作,篇幅短小,意味雋永。我國古詩中,最早寫魚的詩句見於《詩經·衛風》中的《碩人》篇。
漢魏六朝樂府詩中的《枯魚過河泣》,則是以魚為抒寫對象的完整的全篇。唐代詠物詩不少,然而寫魚的專篇仍然不多,所以這首《放魚》是獨具壹格的難能可貴之作。
這首詩,題材獨特,角度新穎。作者既入乎其內,深入地體察了魚的習性、情態和生活環境,作了準確而非泛泛的描寫;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魚聯想到廣闊的社會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讓讀者受到詩中寓意的暗示和啟發。
這首詩從題目上看,是寫詩人在將魚放生時對魚的囑咐,全詩以呼告式結撰成章。“早覓為龍去”,壹開始就運用了壹個和魚有關的典故,妙合自然。
《水經註·河水》:“鳣鯉出鞏穴,三月則上度龍門,得度者為龍,否則點額而還。”在我國古代富於浪漫色彩的神話傳說中,龍是壹種有鱗有須、能興風作浪的神奇動物,因此,為龍或化龍歷來就象征著飛黃騰達。
但詩人運用這壹典故卻另有新意,他是希望所放生之魚尋覓到壹個廣闊自由的沒有機心的世界。壹個“早”字,更顯示詩人企望之殷切。
接著以“江湖莫漫遊”句,須承而下。“漫遊”本是為魚所獨有的生活習性,但在這裏,“莫漫遊”和“早覓”的矛盾逆折,卻又讓讀者產生強烈的懸念:為什麽希望魚兒要早覓為龍,又勸其莫漫遊於江湖之中呢?這就自然無跡地引發了下文:“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铦鉤!”“香餌”與“铦鉤”也都是和魚的生活與命運緊密相關的事物。
這兩句詩壹氣奔註,分外醒人耳目。铦,是鋒利之意,“铦鉤”與“香餌”相對成文又對比尖銳,那觸目驚心的形象可以激發人們許多聯想,“須知”使詩人告誡的聲態更加懇切動人,而“觸口”則更描摹出那環生的險要,傳神地表現出詩人對魚的憐惜、耽心的情態。
寥寥二十字,處處圍繞著題目“放魚”來寫,用語看似平易,運筆卻十分靈動而巧妙。 “寄托”是詠物詩的靈魂。
這詩抒寫的是放魚入水的題材,但它又不止於寫放魚入水。詩人的目光絕沒有停留在題材的表面,而是在具體的特定事物的描繪中,寄寓自己對生活的某種體驗和認識,使讀者從所寫之物,聯想到它內蘊的所寄之意。
這首《放魚》寄意深遠。其特色壹是小中見大地展開,二是由此及彼地暗示。
寫的是具體的尺寸之魚,卻由魚而社會而人生,抒發了封建社會中善良的人們對於險惡的社會生活的壹種普遍感受。所詠嘆的是“放魚”這壹尋常事物”這壹尋常事物,但詩人卻手揮五弦,目送飛鴻,因而音流弦外,余響無窮,使人不禁聯想到詩人自己和許多正直的人們的遭際而深感同情。
正如陶明浚《說詩劄記》所指出的:“詠物之作,非專求用典也,必求其婉言而諷,小中見大,因此及彼,生人妙語,乃為上乘也。”此詩可謂得其旨。
蘇東坡說:“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何況是詠物詩。
這首《放魚》狀物形象,含蘊深遠,花蕾雖小卻香氣襲人,堪稱詠物詩中的佳作。
4. 形容小魚的詩句
唐人戴叔倫《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李白《贈崔侍郎》“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唐朝張誌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宋代王安石的《魚兒》“繞岸車鳴水欲開,魚兒相逐尚相歡。無人挈入滄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寬?”
宋朝範成大《鱸魚》“細搗橙姜有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
清人徐鵠庭《漢口竹枝詞》“不須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宵夜好,鯿魚肥美菜苔香。”
李群玉-唐新荷
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
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鄭愔-唐蓮曲
錦楫沙棠艦,羅帶石榴裙。綠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魚鳥爭唼喋,花葉相芬氳。不覺芳洲暮,菱歌處處聞。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詩經?大雅?靈臺》
詩雲:“王在靈臺,於軔魚躍。”
?《左傳》: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陳魚而觀之。”
?《漢書?地理誌下》:
“巴蜀廣漢,秦並以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木疏食果實 之饒。民食稻魚,亡兇年憂。”;又“楚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果瓜遍及贏蛤,食常充足。”
?《永州八記》(《小石潭記》)[唐]柳宗元:
“潭中魚可數百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 動,倏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樂。”
?《漁翁》[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壹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5. 描寫魚的古詩
江上漁者範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滿地蔞蒿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李白《贈崔侍郎》“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唐朝張誌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宋代王安石的《魚兒》“繞岸車鳴水欲開,魚兒相逐尚相歡。
無人挈入滄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寬?” 宋朝範成大《鱸魚》“細搗橙姜有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
清人徐鵠庭《漢口竹枝詞》“不須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宵夜好,鯿魚肥美菜苔香。”
李群玉-唐新荷 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
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鄭愔-唐蓮曲 錦楫沙棠艦,羅帶石榴裙。綠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魚鳥爭唼喋,花葉相芬氳。不覺芳洲暮,菱歌處處聞。
江南曲 [晉]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水檻遣心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6. 描寫魚的詩句
唐人戴叔倫《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李白《贈崔侍郎》“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唐朝張誌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宋代王安石的《魚兒》“繞岸車鳴水欲開,魚兒相逐尚相歡。
無人挈入滄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寬?” 宋朝範成大《鱸魚》“細搗橙姜有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
清人徐鵠庭《漢口竹枝詞》“不須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宵夜好,鯿魚肥美菜苔香。”
李群玉-唐新荷 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
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鄭愔-唐蓮曲 錦楫沙棠艦,羅帶石榴裙。綠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魚鳥爭唼喋,花葉相芬氳。不覺芳洲暮,菱歌處處聞。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詩經?大雅?靈臺》 詩雲:“王在靈臺,於軔魚躍。” ?《左傳》: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陳魚而觀之。”
?《漢書?地理誌下》: “巴蜀廣漢,秦並以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木疏食果實 之饒。民食稻魚,亡兇年憂。”
;又“楚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果瓜遍及贏蛤,食常充足。” ?《永州八記》(《小石潭記》)[唐]柳宗元: “潭中魚可數百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 動,倏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樂。”
?《漁翁》[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壹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酬張少府》[唐]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漁歌子》[唐]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唐]張誌和: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晚唐]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壹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踏莎行》[宋]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漁父》陸遊: “鏡湖俯仰兩青天。
萬頃玻璃壹葉船。拈棹舞,擁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
?《漁父》陸遊: “晴山滴翠水挼藍,聚散漁舟兩復三。橫埭北,斷橋南,側起船篷便作帆。”
?《浣溪沙》[北宋]蘇東坡: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壹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行路難》[唐]李白: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白日邊” ?《江村》[唐]杜甫: “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劃紙作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罷釣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壹夜風吹去,只在黃花淺水邊。” ?《鵲橋仙》[南宋]陸遊: “壹竿風月,壹蓑煙雨,家在水釣臺四。
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道情》[清]鄭板橋: “老漁翁壹釣竿,靠山崖,傍水灣,扁舟往來無牽絆。”
?《漁父》[唐]岑參: “扁舟滄浪叟,心與滄清。”。
7. 關於魚的古詩有哪些
1、《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宋·蘇軾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喜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2、《枯魚過河泣》唐·李白
白龍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誰使爾為魚,徒勞訴天帝。
作書報鯨鯢,勿恃風濤勢。
濤落歸泥沙,翻遭螻蟻噬。
萬乘慎出入,柏人以為識。
3、《詠壁魚》唐·李遠
鱗細粉光鮮,開書亂眼前。透窗疑漏網,落硯似流泉。
潛穴河圖內,吞鉤乙字邊。莫言鬐鬣小,食盡白蘋篇。
4、《江南》兩漢·佚名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5、《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8. 關於“魚”的古詩有哪些
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蘭溪棹歌》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範仲淹《江上漁者》繞岸車鳴水欲開,魚兒相逐尚相歡。
——王安石《魚兒》眼似珍珠鱗似金,時時動浪出還沈。——章孝標《鯉魚》潭中魚可數百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記》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誌和《漁歌子》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雎盱。——杜甫《浣溪沙》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江南曲》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白居易《觀遊魚》譯文春雨壹連下了三天,溪水暴漲,魚群在夜深人靜之時紛紛湧上溪頭淺灘。
江上來來往往無數人, 只知喜愛鱸魚之鮮美。魚兒們只知追逐嬉戲,卻不知那壹潭活命水轉眼間就要幹涸了;魚兒們只知道恣意歡笑,卻不知道等待它們的將是滅頂之災。
眼睛像珍珠,鱗片像黃金,時時撥起水浪,壹會兒上浮,壹會兒下沈。潭中的魚大約有壹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沒有什麽依靠似的。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翺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只有在江上的壹只小船上,有個披著蓑衣、戴著鬥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西下的太陽,霞光染紅了繞村的溪流,魚兒在金紅的溪流中自在的遊蕩;村前村後連片的樹林漸漸地暗了下來,烏雀小鳥陸續的飛進樹林,準備著晚上的棲息;少年圍坐在白發老翁周圍,聚精會神的瞪著眼睛,聽老頭兒講著某年某月某壹天的故事。魚兒在蓮葉間歡快的遊動、嬉戲。
我在池畔觀魚,看到有兒童在垂鉤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