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項羽這樣壹個充滿悲劇性的人物,也引起了很多後世詩人的討論。這裏主要講講最有名的三首討論項羽的詩歌。其壹是晚唐杜牧的《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要忍辱負重,承擔戰敗的後果,而且江東子弟有很多的傑出的才俊,安頓之後,卷土而來,或許歷史就能改寫。這是杜牧的想法。但到了宋代,人們就比較重理,對其提出了不壹樣的看法。其二就是王安石的《疊題烏江亭》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壹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王安石認為這壹敗使得項羽軍隊元氣大傷,不如從前。而且,江東子弟是否還願意跟項羽卷土重來這是未知的,故此,項羽最終都會失敗。而到了宋代,又有不同的看法。其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熱烈地贊嘆項羽的這種不肯過江東的行為,覺得這是非常的敢做敢當。這麽的贊頌,這可能是跟李清照所處的時代環境有關。宋朝雖經濟繁榮,但是國力衰落。面對外敵的侵犯,只會壹味的忍讓。因此,李清照,作為壹代傑出的女詞人,她多麽希望這個時代有項羽壹樣的英雄,生的時候作人中龍傑,死了之後也能成為鬼中英雄。這是對英雄的渴望與贊美。
總而言之,這三首詩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事情,杜牧從個人的品質出發,認為項羽應該包羞忍恥,卷土重來。王安石從現實的形勢出發,認為卷土重來的可能性不大。李清照從人生境界來寫,誇贊項羽的精神境界,稱贊其英雄的品質。不管如何,項羽,這個人物讓我們印象深刻,不知道大家如何評價項羽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