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滇池紅嘴鷗的詩句

關於滇池紅嘴鷗的詩句

1.關於滇池的詩句描寫滇池海鷗的詩句

昆明池水戰詞

朝代:唐代

作者知:溫庭筠

原文:

汪汪積水光連空,重疊細紋晴漾紅。赤帝龍孫鱗甲怒,

臨流壹盼生陰風。鼉鼓三聲報天子,雕旌獸艦淩波起。

雷吼濤驚白石山,石鯨眼裂蟠蛟死。溟池海浦俱喧豗.

青幟白旌相次來。箭羽槍纓三百萬,踏翻西海生塵埃。

茂陵仙去菱道花老,唼唼遊魚近煙島。專渺莽殘陽釣艇歸,

綠頭江鴨眠沙草。

昆明池織女石(壹作司馬復詩)

朝代:唐代

作者:童翰卿

原文:

壹片昆明石,千秋織女名。見人虛脈脈,臨水更盈盈。

苔作輕衣色,波屬為促杼聲。岸雲連鬢濕,沙月對眉生。

有臉蓮同笑,無心鳥不驚。還如朝鏡裏,形影兩分明

2.關於滇池的詩句描寫滇池海鷗的詩句

昆明池水戰詞朝代:唐代作者知:溫庭筠原文:汪汪積水光連空,重疊細紋晴漾紅。

赤帝龍孫鱗甲怒, 臨流壹盼生陰風。鼉鼓三聲報天子,雕旌獸艦淩波起。

雷吼濤驚白石山,石鯨眼裂蟠蛟死。溟池海浦俱喧豗. 青幟白旌相次來。

箭羽槍纓三百萬,踏翻西海生塵埃。 茂陵仙去菱道花老,唼唼遊魚近煙島。

專渺莽殘陽釣艇歸, 綠頭江鴨眠沙草。昆明池織女石(壹作司馬復詩)朝代:唐代作者:童翰卿原文:壹片昆明石,千秋織女名。

見人虛脈脈,臨水更盈盈。 苔作輕衣色,波屬為促杼聲。

岸雲連鬢濕,沙月對眉生。 有臉蓮同笑,無心鳥不驚。

還如朝鏡裏,形影兩分明。

3.有關滇池的詩詞

1、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轉積,地際行無已。

2、昆明濱滇池,蠢爾敢逆常。天星耀鈇锧,吊彼西南方。

3、赤藤為杖世未窺,臺郎始攜自滇池。

4、秀海海邊葭菼秋,滇池池上雲悠悠。

5、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滇池,讀音:[diān chí]

釋義:雲南省的大湖,在昆明市南,湖面海拔1886米,又稱昆明湖,面積330平方公裏,平均水深5米。

造句:

1、滇池四周,東西有金馬碧雞二峰夾峙,南北有長蟲白鶴兩山遙望,風光名勝較多。湖上煙波浩渺,景色迷人。

2、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3、根據滇池地區晉寧、昆陽、海口中低品位膠磷礦的礦物特性,確定以重浮聯合流程選別中低品位膠磷礦。

相似詞:池塘、電池、城池、差池、池水、池沼、池田、池邊

4.描寫滇池的古詩詞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

唐 韓愈

赤藤為杖世未窺,臺郎始攜自滇池。

滇王掃宮避使者,跪進再拜語嗢咿。

繩橋拄過免傾墮,性命造次蒙扶持。

途經百國皆莫識,君臣聚觀逐旌麾。

***傳滇神出水獻,赤龍拔須血淋漓。

又雲羲和操火鞭,暝到西極睡所遺。

幾重包裹自題署,不以珍怪誇荒夷。

歸來捧贈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空堂晝眠倚牖戶,飛電著壁搜蛟螭。

南宮清深禁闈密,唱和有類吹塤篪。

妍辭麗句不可繼,見寄聊且慰分司。

5.描寫滇池的句子

昆明池水戰詞

朝代:唐代

作者:溫庭筠

原文:

汪汪積水光連空,重疊細紋晴漾紅。赤帝龍孫鱗甲怒,

臨流壹盼生陰風。鼉鼓三聲報天子,雕旌獸艦淩波起。

雷吼濤驚白石山,石鯨眼裂蟠蛟死。溟池海浦俱喧豗.

青幟白旌相次來。箭羽槍纓三百萬,踏翻西海生塵埃。

茂陵仙去菱花老,唼唼遊魚近煙島。渺莽殘陽釣艇歸,

綠頭江鴨眠沙草。

昆明池織女石(壹作司馬復詩)

朝代:唐代

作者:童翰卿

原文:

壹片昆明石,千秋織女名。見人虛脈脈,臨水更盈盈。

苔作輕衣色,波為促杼聲。岸雲連鬢濕,沙月對眉生。

有臉蓮同笑,無心鳥不驚。還如朝鏡裏,形影兩分明。

6.形容昆明紅嘴鷗的成語

紅嘴鷗

紅嘴鷗亦稱“笑鷗”、“普通海鷗”、“赤味鷗”、“釣魚郎”、“小康滿”,屬鷗形目,鷗科。

學名:Larus Ridibundus

英文名:Black—headed Gull

紅嘴鷗的頭和頸全部為褐色,後緣轉為黑褐色,眼周有白羽壹圈,背、肩以及兩翅的內側覆羽和次級飛心等均朱灰色,飛羽先端近白色,外側大覆羽和初級覆羽均白色,第壹枚初級飛羽白色,而且黑色的內外緣和先端,第2-5枚的黑色外緣漸減,而內側漸轉為深灰色,但內緣仍呈黑色,羽端呈黑色,第6枚羽毛為深灰色,而且內緣的先端黑色,第7枚與第6枚相似,但無黑端,其余初級飛羽深灰色,漸轉為次級飛羽的朱灰色,其余部分為純白色。眼暗褐色,嘴赤紅而具黑端,腳和趾亦呈紅色,爪黑色。

生活環境:江河、湖泊、水庫、海灣。

食物:魚、蝦、昆蟲、水生植物、人類丟棄的食物殘渣。

體型:體型大小似鴿,全長38厘米。體重250~300克。

習性:在東北、新疆為夏候鳥,其它地區系冬候鳥。結群活動,在空中或水上飛翔覓食。活動時常發出喧鬧單調的“哈、哈、哈”的叫聲。紅嘴鷗越冬期間體羽以白色為主,眼後有黑斑,兩翅和背部灰色。嘴紅腳紅。繁殖期成鳥頭部變為咖啡色,有白色眼圈。亞成鳥翅膀覆羽褐色,尾巴端部有黑斑。

紅嘴鷗是中國南部地區冬季最常見的鷗類。在昆明、青島等城市,紅嘴鷗常進入城區的公園水體和河流地段覓食,受到人們的保護和投食招引。昆明自1985年秋季以來,每年冬天都有上萬只紅嘴鷗在市區內的翠湖公園,盤龍江等地覓食活動,形成昆明的特色風景

昆明的海鷗叫做紅嘴鷗,來自北西伯利亞,從貝加爾湖穿越俄羅斯和整個中國來到昆明過冬,之後再集體返回。紅嘴鷗雖然不是昆明的,但卻是昆明的驕傲!

資料:“中國昆明滇池1987年1月14日環誌”的壹只紅嘴鷗,飛行了8333公裏,時隔7年6個月28天,此舉為我國環誌鳥遷往大洋洲的首例。

7.形容昆明紅嘴鷗的成語

紅嘴鷗 紅嘴鷗亦稱“笑鷗”、“普通海鷗”、“赤味鷗”、“釣魚郎”、“小康滿”,屬鷗形目,鷗科。

學名:Larus Ridibundus 英文名:Black—headed Gull 紅嘴鷗的頭和頸全部為褐色,後緣轉為黑褐色,眼周有白羽壹圈,背、肩以及兩翅的內側覆羽和次級飛心等均朱灰色,飛羽先端近白色,外側大覆羽和初級覆羽均白色,第壹枚初級飛羽白色,而且黑色的內外緣和先端,第2-5枚的黑色外緣漸減,而內側漸轉為深灰色,但內緣仍呈黑色,羽端呈黑色,第6枚羽毛為深灰色,而且內緣的先端黑色,第7枚與第6枚相似,但無黑端,其余初級飛羽深灰色,漸轉為次級飛羽的朱灰色,其余部分為純白色。眼暗褐色,嘴赤紅而具黑端,腳和趾亦呈紅色,爪黑色。

生活環境:江河、湖泊、水庫、海灣。 食物:魚、蝦、昆蟲、水生植物、人類丟棄的食物殘渣。

體型:體型大小似鴿,全長38厘米。體重250~300克。

習性:在東北、新疆為夏候鳥,其它地區系冬候鳥。結群活動,在空中或水上飛翔覓食。

活動時常發出喧鬧單調的“哈、哈、哈”的叫聲。紅嘴鷗越冬期間體羽以白色為主,眼後有黑斑,兩翅和背部灰色。

嘴紅腳紅。繁殖期成鳥頭部變為咖啡色,有白色眼圈。

亞成鳥翅膀覆羽褐色,尾巴端部有黑斑。 紅嘴鷗是中國南部地區冬季最常見的鷗類。

在昆明、青島等城市,紅嘴鷗常進入城區的公園水體和河流地段覓食,受到人們的保護和投食招引。昆明自1985年秋季以來,每年冬天都有上萬只紅嘴鷗在市區內的翠湖公園,盤龍江等地覓食活動,形成昆明的特色風景 昆明的海鷗叫做紅嘴鷗,來自北西伯利亞,從貝加爾湖穿越俄羅斯和整個中國來到昆明過冬,之後再集體返回。

紅嘴鷗雖然不是昆明的,但卻是昆明的驕傲! 資料:“中國昆明滇池1987年1月14日環誌”的壹只紅嘴鷗,飛行了8333公裏,時隔7年6個月28天,此舉為我國環誌鳥遷往大洋洲的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