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蘇軾的詩贈劉景文是抓住什麽景物描寫秋天的

蘇軾的詩贈劉景文是抓住什麽景物描寫秋天的

蘇軾的詩贈劉景文是抓住荷花、菊花和橙橘描寫秋天的。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橙和橘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於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壹時,樂觀向上,切莫意誌消沈。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

原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

荷花雕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

壹年中最好的景致妳壹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擴展資料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

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壹面,而這壹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

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誌消沈、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壹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壹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壹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創作背景:此詩是蘇軾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才得到小小升遷。不想只過了兩年,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劉人生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作。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壹,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間“進士”。

其文汪洋恣肆,豪邁奔放,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其詩題材廣闊,清新雄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