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 (1)牙璋:古代發兵時所用的兵符。
(2)鳳闕:泛指皇宮。(3)龍城:匈奴祀天地祖先神鬼的地方。
(4)雕:使動用法,使色彩脫落。(5)百夫長:壹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詩中既有聲又有色,烘托戰鬥激烈悲壯的詩句: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2、點題寫出軍事行動迅速、淩厲的聲勢逼人的詩句: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3、詩的壹、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從軍)的背景;其中壹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 *** 。 4、直抒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誌豪情的詩句是: 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
5、品讀全詩,說說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現了詩人忠君報國(保邊衛國)和渴望建功立業的情懷。 (二)西官春怨 王昌齡 西官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1)(昭陽:指昭陽宮,皇帝的居處。
這首詩緊扣“ ”壹詞,以景寫情,所寫之景有 :春怨、靜夜、月光、樹色。 2、請根據提示寫出相關的詩句。
(1)表現了少女春恨綿綿內心活動的詩句:欲卷珠簾春恨長。 (2)表現少女百無聊賴之余的舉動和情態的詩句:斜抱雲和深見月 。
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被幽禁在深宮裏的少女孤獨、幽怨和痛苦的感情。 (三)塞下由六首(其壹)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詩歌中的“只有寒”,寫出了邊塞生活的 艱苦 ,“春色未曾看”意為從未見過春天的景色。
2、詩中極言軍旅生活的緊張的詩句是 ;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3、詩歌最後兩句,語氣 雄壯 ,慷慨振起,表達了 守邊將士的愛國之情。
(四)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
1、詩中寫窗內近景,動中寓靜,給人以小見大的審美感覺的詩句是: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 2、詩中寫窗外遠景,靜中含動,給人以近就遠的縱深空間感的詩句是: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3、這是壹首典型的山水詩,詩中描繪了煙雲、竹林、(竹)落日、鳥(鳥兒)、四種生動美麗的山中景物,構成了壹幅 山景夕照圖。
4、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流露出了詩人恬淡出世的安閑情懷。 (五)書憤 陸遊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1)《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2)樓船:戰艦。
瓜洲:地名,陸遊曾在戰事緊張時,冒雪到瓜洲壹帶偵察敵情。(3)鐵馬:披著鐵甲的馬,大散關:為當時南宋與金的南部邊界。
(4)塞上長城:南朝劉宋名將檀首濟自稱“塞上長城”,此處作者用以自比,(5)伯仲:原指兄弟間長幼次序,伯為長,仲為次,後引申為衡人物等差之詞。 1、這首詩前四句:追懷往事 ,後四句:抒發感慨 ,表達了自己的 壯誌難酬 的激憤之情。
2、頷聯回顧自己戰鬥的歷程,時間有 雪夜、秋地點有:瓜洲渡,大散關 3、作者用“塞上長城”來比作什麽?抒發了作者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自己壯誌難酬的感慨。 4、“《出師》壹表真名世”表明了什麽? 對歷史變遷無情的滄桑之感。
(六)傷田家 聶夷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1)糶:賣。(2)剜卻:挖掉。
(3)綺羅筵:指富貴人的的筵席。(4)聶夷中:晚唐詩人。
1、詩的前四寫出了唐未農民怎樣的境況。 農民迫於生計,在絲未成,谷未熟的時候,用低價把它們賣出去的情形,表明了農民生活十分艱難,悲慘。
2、“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兩句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把解決農民和地主階級的尖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主善心的思。
3、“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兩句體現了詩人什麽情感? 對逃亡農民深切同情的思想。 4、詩的三、四句形象地運用了比喻,“眼前瘡”比喻 眼前的急難“心頭肉”比喻 絲谷等農家的命根 (七)留別王維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別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1)尋芳草:喻追求理想境界。
(2)違:分離。(3)當路:當權者。
(4)假:寬容。 1、詩人入長安竟然無功而返,心中甚是惆悵,不遇的嘆息的詩句 是: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
表明詩人視王維為知音的詩句是:知音世所稀 。 3、這首詩表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既有對朝延壓抑人才的怨憤,也有不忍遠別知心朋友王維的心情,同時還有對自己情才不遇的嗟嘆。
(八)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起,蒸藜炊黍餉東苗。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天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藜:草名,初生可食。
這裏指蔬菜。(2)黍:這裏指飯食。
(3)餉:致送。 (4)朝槿:即木槿,夏秋之季開花,朝開暮謝,古人以為人生無常的象征。
(5)露葵:壹種綠色蔬菜。 1、描寫山莊自然景物,視覺和聽覺相結合,詩中有畫的詩句是:漠漠水田飛。
2. 感覺力不從心的成語有什麽1、有心無力 yǒu xīn wú lì
(1)有願望和打算,但沒有力量付諸實現。
(2)出 處:南朝·梁·惠皎《高僧傳·義解·竺法曠》:“貧道必當盡誠上答,正恐有心無力耳。
2、力不能支 lì bù néng zhī
(1)形容力量無法達到所需要的程度
(2)出 處: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傾,非壹木所支也。"
3、力不勝任 lì bù shèng rèn
(1)能擔當得起。能力擔當不了。
(2)出處:《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4、束手無策 shù shǒu wú cè
(1)意思是指好像手被束縛住了,無法解脫。現在泛指對遇到的麻煩沒有辦法解決,壹籌莫展的情況。
(2)成語典故:元·無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檜死而逆亮(金主完顏亮)南牧,孰不束手無策。"
5、壹籌莫展 yī chóu mò zhǎn
(1)形容遇事拿不出壹點辦法,沒有任何進展。籌:籌劃、計謀;展:施展。壹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壹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2)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下官史可法;日日經略中原;究竟壹籌莫展。"
6、望洋興嘆 wàng yáng xīng tàn
(1)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1)lì bù cóng xīn
(2)解釋:力,力量,能力;從,依從,順從。心裏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
(3)近義詞:有心無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4)反義詞:得心應手、信手拈來、力所能及
(5)年代:古代成語
(6)謎語:怒誤作努
(7)歇後語:壹個螞蟻搬泰山--力不從心
壹、成語用法
(1)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於謙辭。強調心裏想做。
(2)結構:主謂式成語
(3)詞性:中性成語
二、成語出處
(1)南朝宋·範曄《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