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壹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冬天 , 寫雪 , 寫風 , 借景抒情 , 女子思念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傳說在北國寒門這個地方,住著壹條燭龍,它以目光為日月,張目就是白晝而閉目就是黑夜。
這裏連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風怒號而來。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壹片壹片地飄落在軒轅臺上。
在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裏,幽州的壹個思婦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緊鎖。
她倚著大門,凝望著來往的行人,盼望著她丈夫的到來。她的夫君到長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長城那個地方可是壹個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妳可要保重啊。
丈夫臨別時手提寶劍,救邊而去,在家中僅留下了壹個虎皮金柄的箭袋。
裏面裝著壹雙白羽箭,壹直掛在堵上。上面結滿了蜘蛛網,沾滿了塵埃。
如今其箭雖在,可是人卻永遠回不來了他已戰死在邊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見此舊物乎?於是將其焚之為灰矣。
黃河雖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離死別之恨,如同這漫漫的北風雨雪壹樣鋪天蓋地,無邊無垠。
創作背景 李白於公元752年(天寶十壹載)秋,遊幽州時作此詩。通過描寫壹個北方婦女對丈夫戰死的悲憤心情,揭露和抨擊了安祿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糾紛,挑起戰禍的罪行。 賞析這詩壹起先照應題目,從北方苦寒著筆。這正是古樂府通常使用的手法,這樣的開頭有時甚至與主題無關,只是作為起興。但這首《北風行》還略有不同,它對北風雨雪的著力渲染,倒不只為了起興,也有著借景抒情,烘托主題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常常借助於神話傳說。“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訓》中的故事:“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高誘註:“龍銜燭以照太陰,蓋長千裏,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燭龍棲息在極北的地方,那裏終年不見陽光,只以燭龍的視瞑呼吸區分晝夜和四季,代替太陽的不過是燭龍銜燭發出的微光。怪誕離奇的神話雖不足憑信,但它所展現的幽冷嚴寒的境界卻借助於讀者的聯想成為真實可感的藝術形象。在此基礎上,作者又進壹步描寫足以顯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這幾句意境十分壯闊,氣象極其雄渾。日月不臨既承接了開頭兩句,又同“唯有北風”互相襯托,強調了氣候的寒冷。“號怒”寫風聲,“天上來”寫風勢,此句極盡北風凜冽之形容。對雪的描寫更是大氣包舉,想像飛騰,精彩絕妙,不愧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佳句。詩歌的藝術形象是詩人主觀感情和客觀事物的統壹,李白有著豐富的想像,熱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個性,所以尋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筆下往往會出人意表,超越常情。這正是他詩歌浪漫主義的壹個特征。這兩句詩還好在它不單寫景,而且寓情於景。李白另有兩句詩:“瑤臺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二者同樣寫雪,同樣使用了誇張,連句式也相同,在讀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卻全然不同。壹個喚起了濃郁的春意,壹個渲染了嚴冬的 *** 。不同的藝術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來擬雪花此句想像飛騰,精彩絕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花大,密的特點,極寫邊疆的寒冷。這兩句詩點出“燕山”和“軒轅臺”,就由開頭泛指廣大北方具體到幽燕地區,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婦”。
作者用“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等壹連串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壹個憂心忡忡、愁腸百結的思婦的形象。這位思婦正是由眼前過往的行人,想到遠行未歸的丈夫;由此時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對遠在長城的丈夫的擔心。這裏沒有對長城作具體描寫,但“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壹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長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婦格外憂慮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寫到極致,則長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寫景為這裏的敘事抒情作了伏筆,作者的剪裁功夫也於此可見。
評價 這首詩成功地運用了誇張的手法。魯迅在《漫談“漫畫”》壹文中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誇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著壹點誠實在裏面,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麽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就變成笑話了。”只有在真實基礎上的誇張才有生命力。葉燮的《原詩》又說,誇張是“決不能有其事,實為情至之語”。詩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黃河捧土尚可塞”,說的都是生活中決不可能發生的事,但讀者從中感到的是作者強烈真實的感情,其事雖“決不能有”,卻變得真實而可以理解,並且收到比寫實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此詩信筆揮灑,時有妙語驚人;自然流暢,不露斧鑿痕跡。無怪乎胡應麟說李白的樂府詩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測”(《詩藪》)。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 再折柳穿魚,賞梅催雪。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戎衣不脫隨霜雪,汗馬驂單長被鐵。 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