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常見詞牌名和元曲名,越全越好

常見詞牌名和元曲名,越全越好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減字浣溪沙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壹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菩薩蠻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水調歌頭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壹章。

雨霖鈴壹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於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壹闕,名為《雨霖鈴》。

鷓鴣天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壹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壹疊》等等。

“蝶戀花” 唐教坊曲,本名《鵲踏枝》,宋晏殊詞改今名,取自梁簡文帝詩句“翻階峽蝶戀花情”,又名“鵲踏枝”“鳳棲梧”。樂章集》註:小石調;趙令畤詞註:商調;《太平樂府》註:雙調。馮延巳詞,有“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句,名《黃金縷》;趙令畤詞,有“不卷珠簾,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簾》;司馬槱詞,有“夜涼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韓淲詞,有“細雨吹池沼”句,名《細雨吹池沼》;賀鑄詞,名《鳳棲梧》;李石詞,名《壹籮金》;衷元吉詞,名《魚水同歡》;沈會宗詞,名《轉調蝶戀花》。

“西江月”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吳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

“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說。任二北據敦煌詞有句雲“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辭意涉及臨江;明董逢元輯《唐詞紀》謂此調“多賦水媛江妃”故名;黃升《花庵詞選》卷壹雲“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敦煌曲兩首,任二北《敦煌曲校錄》定名《臨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作《臨江仙》。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後截取壹“遍”單行,取為詞。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八聲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壹段改制的。因全詞前後片***八韻,故名八聲,慢詞。與《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詞不同。《詞語》以柳永詞為正體。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後片五十壹宇,前後片各九句四平韻。亦有在起句增壹韻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後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領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體,是變格。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

“蔔算子”,《詞譜》以為此詞取義於“賣蔔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雙調,仄韻,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數句用仄韻,奇數末字須用平聲。兩結句有增襯字為六字句的。另有《蔔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別格,與本調無關。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黃鶴洞中仙》、《楚天遙》。

“長相思”,本為唐教坊曲。調名出古樂府“上吉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句。壹名《雙紅豆》、《相思令》、《山漸青》、《山漸青》、《長相思令》、《長思仙》、《青山相送迎》、《億多嬌》等,前人多用以寫男女相思之情。始見白居易詞。雙調,平韻,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韻.亦有後片起句不用韻的。

“翠樓怨”,此調為姜夔自度曲。宋孝宗淳熙年間,武昌安遠樓建成,姜夔與友人同登此樓,寫此詞誌感。詞中有“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牙飛翠”句,故名《翠樓怨》。此調壹百零壹字。上片五十字,十壹句六仄韻;後片五十壹字,十二句七仄韻。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壹字豆句法。

“搗練子”,宋人黃大輿編《梅苑》中收入無名氏詞八首,其壹首起句為“搗練子”,即以作詞名。或雲:“李後主詞,即詠搗練,乃唐詞本體也。”(見《升庵詞品》)前人多用為婦女懷念征夫之作。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另有雙調三十八字體,是別格,壹名《搗練子令》。

“點絳唇”是因梁江淹《詠美人春遊》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繹唇”句而取名。《詞譜》以馮延巳詞為正體。四十壹字。前片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後片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站韻。《詞律》認為,前片第二句第壹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按前人此字時用平聲,如王禹□詞“江南依舊稱佳麗”、蘇軾詞“今年身健還高宴”、“風流公子方終宴”等句,江、今、風都是平聲字,用在此處音律和諧,何至不能起調。此說不可從。

又名《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等。

“調笑令”,此調在唐時有《古調笑》、《宮中調笑》、《調嘯詞》、《轉應曲》等多種名稱,南唐馮延已改稱《三臺令》。據白居易寄元微之代書詩自註“拋打曲有《調笑令》”,可知是當時宮廷中或宴會場中作拋打遊戲時供演唱之曲。始見韋應物詞。單調,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韻,兩平韻,兩疊韻。平仄韻遞轉三次。第四、五句從仄韻轉平韻,從第六句起又由平韻轉仄韻。第六、七兩個二言疊句,必須用第五句的末二字倒轉使用,這是此調壹名《轉應曲》的由來。北宋以後,此調只用仄韻,不再轉韻,字數和句式亦有變化,是此調的變格。

“定風波”,唐教坊曲名。始見於後蜀歐陽炯詞。平仄換韻,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十字,三平韻兩仄韻;下片六句,三十二字,四仄韻兩平韻。由於句式參差,平仄交錯,聲律別具特色。另有仄韻體,為柳永創作,壹百字,上下片各十壹句,六仄韻。

又名《卷春空》、《定風流》、《定風波令》、《醉瓊枝》。

“桂枝香”,調見《樂府雅詞》張輯詞。唐裴思謙狀元及第後賦詩,有“夜來新惹桂枝香”句,當是此調取名所本。《詞譜》以王安石詞為正體。壹百零壹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韻。上下片第二句,是壹字豆句式。上下片四、五兩句,既可作上六下四,也可作上四下六。

又名《疏簾淡月》。

“何滿子”,唐教坊曲。據《樂府詩集》八十引白居易雲,何滿子是唐玄宗開元年間滄州的歌者,臨刑進此曲以贖死,競不得免。詞名本此。單調,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韻。另有三十七字體及雙調七十三、七十四字體。北宋毛滂並將雙調改用仄韻。

又名《河滿子》。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種異名。

“賀新郎”始見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因詞中有“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句,故名。後來將“涼”字誤作“郎”字。《詞譜》以葉夢得詞作譜。壹百壹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壓韻。此調聲情沈郁蒼涼,宜抒發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習用。

“減字木蘭花”,《木蘭花令》始於韋莊,是五十五字仄韻體。南唐馮延巳制《偷聲木蘭花》,五十字,八句,前後片起句仍作七言仄韻,結處乃偷平聲作四字壹句、七字壹句,自此才有兩仄兩平四換韻體。《減字木蘭花》是就《偷聲木蘭花》上下片兩起句各減三字而成。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轉兩平韻。

“江城子”,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或謂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歐陽炯單調詞將結尾兩個三字句加壹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後蜀尹鶚單調詞將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兩句,開宋詞減字、攤破之法。

晁補之改其名為《江神子》,韓□調有“臘後春前村意遠”句,故又名《村意遠》。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原為七言絕句,白居易詞有“卻到帝都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句,劉禹錫作的《浪淘沙》屬是此體。以後的雙調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創制。北宋張舜民用此調改名《賣花聲》。《詞譜》以李煜詞為正體,平韻五十四字,十句,前後片各四句用韻。此調並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沮淘沙慢》,是別格。

“臨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後作壹般詞牌用。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常見的有三體,壹是六十字,如蘇軾詞;壹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較蘇軾詞少壹字,如李煜詞;還有壹體也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較蘇軾詞少壹字,如曼幾道詞。前人也有在後片換韻的。另有《臨江仙引》、《臨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別格。

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

“六州歌頭”,據程大昌《演繁露》說,此調本鼓吹曲,近世詞人根據它的曲調創制吊古詞,音調悲壯,又把古代興亡事實作為曲詞,聽到曲就使慷慨之情進發,絕對不同於壹般艷詞。宋代舉行大祀、大恤典禮都用此調。此調有三種用韻形式,壹是平韻體,如劉過“鎮長淮”詞;二是平仄韻互葉格,如賀鑄“少年俠氣”詞;三是平仄韻轉換格,如韓元吉“春風著意”詞。後兩體句式與平韻體略異。王體中以平韻體為主。以劉過“鎮長淮推”詞為例,壹百四十三字,前片七十壹字,後片七十二字,各十九句八平韻。

“滿江紅”,此調唐人名《上江虹》,以後改今名。《詞譜》以柳永“暮雨初秋”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沈郁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後片十句五平韻。

本調尚有異名作《念良遊》、《傷春曲》。

“念奴嬌”,念奴是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調名本此。此調有仄二體。《詞譜》以蘇軾“憑空跳遠”詞為仄體正格。壹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壹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於抒寫豪邁感情。東坡赤壁詞,句讀與各家詞微有出入,是變格。另有平韻格,以陳允平詞為正體,用者較少。

又名《大江東去》、《千秋歲》、《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謠》、《壺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個名稱。

“破陣子”,唐教坊曲名。壹名《十拍子》。唐太宗李世民任秦王時制大型舞曲,名《破陣樂》。本七言絕句,後因舊曲名,另倚新聲。現存雙調小令,始見晏殊詞。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菩薩蠻本女弟子舞隊名。據《詞譜》引唐蘇鶚《杜陽雜編》說:“大中(唐宣宗年號,850年前後)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按大中壹百年前開元時期成書的《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但蘇說對這個詞牌名的由來也有參考價值。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均兩仄韻轉兩平韻。《詞譜》定李白詞為正體。

又名《子夜歇》、《巫山壹片雲》、《花間意》、《花溪碧》、《城裏鐘》、《重疊金》、《梅花句》、《晚雲烘日》等,回文詞體又名《聯環結》。

“沁園春”,“沁園”二字出漢代沁水公主園林。有壹百壹十二字至壹百壹十六字諸體,以壹百壹十四字為正格。上片四平韻,下片五平韻。前人認為換頭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韻,實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壹字和下片第三句第壹字,必須用壹字豆領以下四句,而所領四句例須用扇對。

此調始見於北宋張先詞。原屬婉約派詞,因其格調開闊,韻位較疏,讀起來更感沈郁,故豪放派詞入及後人常用此調抒發激越情感。

又名《壽星明》、《東仙》、《洞庭春色》、《念離群》等。

“青玉案”,出自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案”與“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調見宋蘇軾《東坡詞》。六十七字,上片三十三字,下片三十四字,各六句。上下片不同的是上片起句後的兩個三字句,下片改為七字句。上下片各五仄韻。也有上下片結句前壹句不用韻的。

又名《西湖路》、《青蓮池上客》、《橫塘路》。

“清平樂”,唐教坊曲名。乃祈求海內清平之樂曲,非指清調平調。《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如非後人偽作,則為此調的首見。平仄轉換格。雙調,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仄韻,每句用韻;下片四句二十四字,轉平韻,三句用韻。

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