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宥字的詩句:1、宥死降五刑,責己寬三抄農。
——出自唐·白居易《賀雨》2、宥密深黃閣,光輝極上臺。——出自北宋·黃庭堅《王文恭公挽詞二首》3、勃然思坼裂,擁掩難恕宥。
——出自唐·韓愈《南山詩》4、三辟鹹肆宥,眾生均覆燾。——出自唐zhidao·柳宗元《遊南亭夜還敘誌七十韻》帶有林字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唐 杜牧《山行》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唐 王維《竹裏館》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唐 盧綸 《塞下曲四首》。
2. 文言文 荀子宥坐 翻譯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為弟子曰:“註水焉!”弟子挹水而註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
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譯文
孔子到魯廟參觀,看見有壹個器皿設計得十分巧妙,就問守廟的人說:"這是什麽器皿?" 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欹器,是置於座右以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說:"我聽說這種警器,空了就傾斜,不空不滿就端正,滿了就翻倒。"孔子接著回頭對他的學生說:"灌水進去試試看吧!"
於是,學生舀水往裏面灌。果然,空了就傾斜,滿了就翻倒,唯有不空不滿時器皿就端正。
孔子很有感慨地說:"唉!哪裏有灌滿了而不翻倒的呢!"
3. 求翻譯:茍或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1、句意:荀彧請求說:“華佗醫術確實高明,關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7613165系著人們的生命,應該寬容、赦免他。”
曹操說:“不用擔心,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2、出處:《華佗傳》3、原文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又精方藥。……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
佗針膈,隨手而差。佗之絕技,凡此類也。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
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
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
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
佗臨死,出壹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華佗傳(節錄)》閱讀答案(附翻譯)。”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燒之。
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疆死也。”4、譯文華佗字元化,東漢沛國譙縣(在今安徽省亳縣)人。
曾經到徐州去求學,通曉幾種經書,懂得養生的方法,還精通醫方藥物。 ……曹操聽說後把華佗召來,讓他經常在身邊侍候,曹操因為頭疼感到痛若,每當頭疼發作,驚慌意亂,眼睛昏花。
華佗用針紮(曹操)胸部膈穴,隨著手的轉動,頭就不疼了。華佗手到病除的絕技,大都屬於這壹類。
然而本是讀書人,(卻)被人看作用醫術為職業,華佗心上常常懊悔。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使得病情加重,讓華佗專門為自己看病。
華佗說:“這病近乎難以治好,不斷地進行治療,可延長些壽命。”華佗長久遠離家鄉,很想回去,於是(向曹操告假)說:“剛才接到家裏來信,正想暫時回家。”
回到家鄉,拿妻子的病進行推脫,多次請求延長假期。曹操多次用書信召喚,又下詔令郡縣遣送他回來。
華佗倚仗才幹,厭惡吃侍候人的飯,還是不起程。曹操非常生氣,派人前去查看說:如果(華佗)的妻子真的有病,賞小豆四十斛,放寬期限,如果華佗弄虛作假,就立即逮捕押送他回來。
因此華佗被遞解交給許昌的監獄,拷問服罪。荀彧請求說:“華佗醫術確實高明,關系著人們的生命,應該寬容、赦免他。”
曹操說:“不用擔心,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於是判決處死。華佗臨死前,拿出壹卷書交給獄吏,說:“這本書可以救活人。”
獄吏畏懼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要來火把書燒了。華佗死後,曹操頭痛病沒好。
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病。小人有意拖延我的病,是想用此擡高他自己的地位。
然而我不殺這個人,也終究不會為我斷絕頭痛的病根。”等到後來曹操的愛子倉舒病危,曹操嘆息道:“我很後悔殺死華佗,讓這個孩子活活死去。”
4. 名字帶有宥字什麽意思宥 yòu 寬容,饒恕,原諒:宥罪。宥恕。原宥。寬宥。尚希見宥。
◆筆畫數:9; 部首:宀; 筆順編號:445132511 宥 yòu 動(形聲。從宀(mián),有聲。“宀”表示房屋。本義:廣廈容人曰宥)
◆寬仁;寬待〖treaithleniency〗
◆宥,寬也。——《說文》
◆宥,寬也。——《國語·周語》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莊子·在宥》
◆知其冤而宥其失。——唐·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宥世(以寬仁之政治理國家);宥德(寬仁之德)
◆寬恕〖five〗
◆天尊豈可違天擅殺,望天尊暫宥。——《梼杌閑評——明珠緣》
◆中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譴責,因而獲免。——唐·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宥免(宥恕,宥赦,宥過。寬恕別人的過錯);宥愆(寬恕罪過)
◆赦免〖remit〗
◆宥,赦也。——《廣雅》
◆流宥五刑。——《虞書》。馬註:“寬也。”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禮·司刺》
◆犯臣姬昌罪犯忤君,赦宥免死,暫居裏。——《封神演義》
◆君子以赦過宥罪。——《易·解》。孔穎達疏:“宥謂寬宥,罪謂故犯,過輕則赦,罪重則宥,皆解緩之義也。”
◆又如:宥善(赦免善良的人);宥罪(赦免罪過);宥釋(赦免釋放) 宥 yòu 形宏深;深邃〖secret〗
◆夙夜基命宥密。——《詩·周頌·昊天有成命》
◆又如:宥地(機要之地);宥密(深密;機密);宥弼(形容職司機密、重要)
5. 古文《宥坐》怎麽翻譯孔子到魯桓公的廟中去參觀,見到壹種傾斜易覆的器具。
孔子問看守廟宇的人:“這是什麽器具?”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用來給寬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孔子說:“我聽說寬待赦免的坐具,空著時會傾斜,裝了壹半水就會正,裝滿水了就會翻倒。”
孔子回頭對學生說:“往裏面灌水吧。”他的學生提水來灌,倒了壹半水時欹器就端正了,裝滿了水後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傾斜了。
孔子感慨地說:“唉,怎麽會有滿了而不傾覆的呢?”子路說:“請問有保持滿的方法嗎?”孔子說:“聰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勞大過天下的,就用退讓的辦法;用勇力震撫世間的,就用膽怯的辦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謙恭的辦法。這就是所謂不斷裝滿又不斷損耗的方法。
6. 《去宥閱讀答案附譯文》古詩原文及翻譯作者:去宥①東方之墨者謝子,將西見秦惠王。
惠王問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親謝子賢於已也,對曰:“謝子,東方之辯士也。
其為人甚險,將奮於說,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
謝子至,說王,王弗聽。謝子不說,遂辭而行。
凡聽言以求善也,所言茍善,雖奮於取少主,何損?所言不善,雖不奮於取少主,何益?不以善為之愨,而徒以取少主為之悖,惠王失所以為聽矣。用誌若是,見客雖勞,耳目雖弊,猶不得所謂也。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與智皆衰邪?荊威王②學書於沈尹華,昭嫠惡之。
威王好制,有中謝③佐制者,為昭嫠謂威王曰:“國人皆曰:王乃沈尹華之弟子也。”王不說,因疏沈尹華。
中謝,細人也,壹言而令威王不聞先王之術,文學之士④不得進,令昭嫠得行其私。故細人之言,不可不察也。
且數怒人主,以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惡壅卻,豈不難哉?夫激矢則遠,激水則旱⑤,激主則悖,悖則無君子矣。 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鄰父有與人鄰者,有枯梧樹,其鄰之父言梧樹之不善也,鄰人遽伐之。鄰父因請而以為薪。
其人不說曰:“鄰者若此其險也,豈可為之鄰哉?”此有所宥也。夫請以為薪與弗請,此不可以疑枯梧樹之善與不善也。
齊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 見人操金,攫而奪之。
吏搏而束縛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吏曰:“殊不見人,徒見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
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晝為昏,以白為黑,以堯為桀。宥之為敗亦大矣。
亡國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別宥然後知,別宥則能全其天矣。 (節選自《呂氏春秋(卷十六)·先識覽第四》)[註]①宥:通“囿”,局限。
“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認識事物的障礙,去掉人的主觀偏見。②荊威王,即楚威王。
古時楚地亦稱“荊”。③中謝:官名,亦作“中射”,古時王侯的侍禦近臣。
④文學之士:精通古代文獻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A。
中謝,細人也 細:仔細B。將奮於說 奮:用力,盡力C。
以為奸人除路 除:清除,打通D。殊不見人 殊:極,根本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A。王因藏怒以待之 以其無禮於晉B。
文學之士不得進 吾得兄事之C。人皆在焉 善莫大焉D。
其皆甚有所宥邪 其皆出於此乎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於“所宥”表現的壹組是(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說,因疏沈尹華 ④壹言而令威王不聞先王之術 ⑤鄰者若比其險也,豈可為之鄰哉 ⑥殊不見人,徒見金耳A。
①②⑥ B。①③⑤ C。
②④⑤ D。③④⑥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A。唐姑果擔心秦惠王親近謝子,認為他比自己賢能,於是就在惠王面前詆毀謝子,說謝子只是東方善於辯論的人,是來取悅秦惠王的。
B。那個中謝壹句話就讓楚威王疏遠了沈尹華,讓楚威王這不到先王治理國家的方法,使有學問的人不能得到晉升,讓昭嫠能夠實行自己的陰謀。
C。齊人走到賣金子的人那裏,見別人手裏拿著金子,上前就去搶奪。
真可謂“利令智昏”,這也從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 D。
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鄰人、齊人都是認識有局限的人,因他們內心產生了主觀偏見,認知閉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為。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用誌若是,見客雖勞,耳目雖弊,猶不得所謂也。
(4分)(2)鄰者若此其險也,豈可為之鄰哉?(3分)(3)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晝為昏,以白為黑,以堯為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