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都說詩分唐宋,那魏晉南北朝詩歌,有明顯的兩極分類嗎?

都說詩分唐宋,那魏晉南北朝詩歌,有明顯的兩極分類嗎?

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有兩級分類的,在魏晉時期應該是以永明體為分割界限,永明體之前是壹種詩歌形式,永明體之後是另壹種詩歌形式。而在南北朝時期註重詩的格律化,對格律的要求甚至超過了唐朝,但這時候的詩還沒有像唐朝壹樣形成真正的氣候。所以南北朝時期的詩詞,對於唐代的詩詞發展是壹個奠定的作用。

所謂有永明體就是南朝時期齊永明時代的壹種詩歌體系,講究壹種詩的平仄對仗、音韻的新派詩體。在永明體出現之前是保留之前的詩體方式,這種詩體結構不要求絕對的對仗,有點兒像宋詞的感覺。比如詩經中說到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還有後句?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就是在永明體出現之前的壹種詩體形式,前後句裏邊的平仄音不要求絕對的壹致。

到了永明體期間,有個叫沈月的詩人他發現了字的4聲變化,所以就發明了平仄音和平仄對仗。而且這壹時期的詩很少有重復字出現,是用音的音調去對賬,顯得更為端莊大氣。

南朝永明體之後的詩體,把文字的4聲更嚴格化,把聲調引入了平仄也有明顯的平仄壹致的要求了,這也奠定了唐朝詩體的對仗規則。比如上聯要仄收,下聯要平收,還有避免重復的字出現。這時詩體的前四句模式就是:平平中仄仄,對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對平平中仄平,後面的詩句可以不用對仗。

而到了南北朝後期,詩體已經發展的更為標準化,形成了標準的格律詩。比如當時南北朝後期的梁武帝蕭氏就非常註重格律詩,寫了很多絕對的五律詩。比如簡文帝蕭綱就寫過壹首《登板橋詠洲中獨鶴詩》,這首詩是完全按照平仄對仗來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