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律生活的古詩句 1. 關於自律的詩句
1、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李商隱 2、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3、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徐九經 4、名不可以虛求,貴不可以偽得。——《袁子正書政略》 5、以細行律身,不可以細行取人。
——魏源 6、明道德以固本,重修養以安魂,知廉恥以凈心,去貪欲以守節。 7、廉恥,立人之大節。
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
——陳弘謀 8、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誠生信,勤生效。——李惺 9、權似壹條河,清濁看官德。
——《現代國洪河作》 10、多行不義必自毖。——《左傳》 11、古人有言曰:“大-法小廉。”
大臣能廉,僅得其半。非廉無以行法,非法無以佐廉。
——陳弘謀 12、公生明,廉生威。 13、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14、嚴下吏之貪,而不問上官,法益峻,貪益峻,政益亂,民益死,國乃以亡。——王夫之 15、正己而後可以正物,自治而後可以治人。
——嶽飛 16、大臣之廉恥,即天下之風尚。——史可法 17、廉潔方能聚人,律已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
18、對可恥的行為的追悔是對生命的挽救。——德謨克利特 19、貪汙受賄,此弊不去,為患浸深。
——包拯 20、自私與貪婪相結合,會孵出許多損害別人的毒蛇。——艾青 21、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 22、自省是壹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機會改正。——海涅 23、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然唯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窮可彌縫壹二。
人為財死,不貪少禍。——曾國藩 24、貪者逆取,不顧非義而不厭;廉者順取,得之分內而常愧。
——陳藎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26、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朱柏廬 27、先去私心,而後可以治公事;先平已見,而後可以聽人言。——金纓 28、為政之要,曰公與清;成家之道,曰儉與勤。
——林逋 29、凡名利之地,退壹步便安穩,只管向前便危險。——朱熹 30、懷律已之心,修為官之德。
31、時刻發現自己的錯誤,大膽直率的承認,敏捷勇敢地更改。 32、壹個人最大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
——安德雷耶夫 33、君子為政之道以修身為本。 34、不受曰廉,不汙曰潔。
蓋無廉則無新不取,無恥則無新不為。不廉其源皆生於無恥也。
——顧炎武 35、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壹日,聞於天下。——《晉書》 36、終身為善不足,壹旦為惡有余。
——何坦 37、要進行嚴厲的自我克制,因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為壹種精神寄托。——泰戈爾 38、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 3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40、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瞪瞪難逃脫。
——陳毅 41、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敗政自明。 42、智者,以別人慘痛的教訓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沈重的代價喚醒別人。
43、心無私欲,自然會剛,心無邪曲,自然會正。——陸攏其 44、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45、壹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麽,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麽。——愛因斯坦 46、為政必以風化德禮為先,風化必以至誠為本。
——胡安國 47、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韓濤 48、正己然後可以正物,自治然後可以治人。
——嶽飛 49、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毛澤東 50、居官四敗曰: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覆多詐者敗。
——曾國藩 51、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諸葛亮 5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53、貪巧而懵於民事者,則禽獸之不若。——錢泳 54、不管人家恨妳還是愛妳,都要檢查自己的行為。
——伏尼契 55、自尊、自知、自制,只有這三者才能把自己引向最尊貴的王國。——丁尼生 56、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老子 57、做官時,要往前日想壹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後日想壹想:不能常有此官。尋取真我,方有著落。
——申居鄖 58、“為官壹任,造福壹方。”“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鄭培民 59、人心貴乎光明潔凈。
——程頤 60、反腐倡廉重在標本兼治,廉潔自律務求身體力行。 61、保初節易,保晚節難。
——朱熹 62、廉者政之本矣,乃國之四維,立人之大節,仕者之大德。——孟子 63、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
——賈誼 64、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的解剖自己。——魯迅 65、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包拯 66、利令智昏。——《古今格言利害》 67、自重、自盛自警、自勵。
68、奪天下之公利,徇壹已之利,是謂國-賊。——黃宗羲 69、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陳雲 70、吃苦在前,享福在後,這是取得黨和人民群眾信任的基本條件。——劉少奇 71、官不可以私予人,。
2. 關於自律的詩句
1、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李商隱 2、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3、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徐九經 4、名不可以虛求,貴不可以偽得。——《袁子正書政略》 5、以細行律身,不可以細行取人。
——魏源 6、明道德以固本,重修養以安魂,知廉恥以凈心,去貪欲以守節。 7、廉恥,立人之大節。
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
——陳弘謀 8、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誠生信,勤生效。——李惺 9、權似壹條河,清濁看官德。
——《現代國洪河作》 10、多行不義必自毖。——《左傳》 11、古人有言曰:“大-法小廉。”
大臣能廉,僅得其半。非廉無以行法,非法無以佐廉。
——陳弘謀 12、公生明,廉生威。 13、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14、嚴下吏之貪,而不問上官,法益峻,貪益峻,政益亂,民益死,國乃以亡。——王夫之 15、正己而後可以正物,自治而後可以治人。
——嶽飛 16、大臣之廉恥,即天下之風尚。——史可法 17、廉潔方能聚人,律已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
18、對可恥的行為的追悔是對生命的挽救。——德謨克利特 19、貪汙受賄,此弊不去,為患浸深。
——包拯 20、自私與貪婪相結合,會孵出許多損害別人的毒蛇。——艾青 21、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 22、自省是壹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機會改正。——海涅 23、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然唯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窮可彌縫壹二。
人為財死,不貪少禍。——曾國藩 24、貪者逆取,不顧非義而不厭;廉者順取,得之分內而常愧。
——陳藎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26、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朱柏廬 27、先去私心,而後可以治公事;先平已見,而後可以聽人言。——金纓 28、為政之要,曰公與清;成家之道,曰儉與勤。
——林逋 29、凡名利之地,退壹步便安穩,只管向前便危險。——朱熹 30、懷律已之心,修為官之德。
31、時刻發現自己的錯誤,大膽直率的承認,敏捷勇敢地更改。 32、壹個人最大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
——安德雷耶夫 33、君子為政之道以修身為本。 34、不受曰廉,不汙曰潔。
蓋無廉則無新不取,無恥則無新不為。不廉其源皆生於無恥也。
——顧炎武 35、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壹日,聞於天下。——《晉書》 36、終身為善不足,壹旦為惡有余。
——何坦 37、要進行嚴厲的自我克制,因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為壹種精神寄托。——泰戈爾 38、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 3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40、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瞪瞪難逃脫。
——陳毅 41、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敗政自明。 42、智者,以別人慘痛的教訓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沈重的代價喚醒別人。
43、心無私欲,自然會剛,心無邪曲,自然會正。——陸攏其 44、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45、壹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麽,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麽。——愛因斯坦 46、為政必以風化德禮為先,風化必以至誠為本。
——胡安國 47、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韓濤 48、正己然後可以正物,自治然後可以治人。
——嶽飛 49、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毛澤東 50、居官四敗曰: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覆多詐者敗。
——曾國藩 51、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諸葛亮 5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53、貪巧而懵於民事者,則禽獸之不若。——錢泳 54、不管人家恨妳還是愛妳,都要檢查自己的行為。
——伏尼契 55、自尊、自知、自制,只有這三者才能把自己引向最尊貴的王國。——丁尼生 56、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老子 57、做官時,要往前日想壹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後日想壹想:不能常有此官。尋取真我,方有著落。
——申居鄖 58、“為官壹任,造福壹方。”“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鄭培民 59、人心貴乎光明潔凈。
——程頤 60、反腐倡廉重在標本兼治,廉潔自律務求身體力行。 61、保初節易,保晚節難。
——朱熹 62、廉者政之本矣,乃國之四維,立人之大節,仕者之大德。——孟子 63、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
——賈誼 64、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的解剖自己。——魯迅 65、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包拯 66、利令智昏。——《古今格言利害》 67、自重、自盛自警、自勵。
68、奪天下之公利,徇壹已之利,是謂國-賊。——黃宗羲 69、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陳雲 70、吃苦在前,享福在後,這是取得黨和人民群眾信任的基本條件。——劉少奇 71、官不可以私予人,。
3. 關於廉潔自律的詩句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閻閭話短長。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於謙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宋.包拯
三年為刺使,飲水復食葉。
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唐.白居易
撿點行囊壹擔輕,
京華望去幾多程。
停鞭靜憶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況鐘
壹官來此幾經春,
不愧蒼天不負民。
神道有靈應識我,
去時還似到時貧。 ——明.胡守安
古人去此水,壹歃思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晉.吳隱之
罷郡輕舟回江南,
不帶關中壹點棉。
回看群黎終有愧,
長亭壹別心黯然。 ——清.蔡信芳
4. 自律的詩句
而患己之不勉——北宋 王安石 7、壹個人壹旦明白事理,首先就要做到誠實而有節制——法國 德拉克羅瓦 8、品行是壹個人的內在,妳就得征服自己——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11,都是自殺的行為,則心日頹靡、壹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壹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意大利 但丁 3、任何壹種不為集體利益打算的行為,頭腦會變得健全——法國 巴爾紮克 14、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壹段很長的時期1、立誌言為本,修身行乃先——唐 吳叔達 2,名譽是壹個人的外貌——英國 莎士比亞 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6、不患人之不能、自制是壹種秩序,則心日恣肆——北宋 朱熹 9、征服自己的壹切弱點,正是壹個人偉大的起始——沈從文 10、不奮發;不檢束,重要的是個人從屬於全體——德國 黑格爾 13、壹個年輕人,心情冷下來時;趁妳還有精神的時候、如若妳想征服全世界,它對社會有害,也對自己有害——原蘇聯 馬卡連柯 12、個人勇敢是沒有意義的,壹種對於快樂與欲望的控制——古希臘 柏拉圖 4。
5. 論語裏面的自律的詩句
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論語·憲問》
品德高尚的人壹定能立言,能立言的人不見得品德高尚。
2.樂驕樂,樂佚遊,樂晏樂,損矣。
——《論語·季氏》
以驕傲為樂,以遊蕩為樂,以荒淫奢侈為樂,災害將要光臨了。
3.溫、良、恭、儉、讓。
——《論語·學而》
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是指壹個人修養的目標應該是這五點。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論語·學而》
品德高尚的人不追求美味佳肴,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而且說話謹慎。
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為人謀事沒有盡心嗎?同朋友交往不夠誠實嗎?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沒有復習嗎?
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裏仁》
君子想的是修養道德,小人只想安樂於家鄉;君子想的是遵紀守法,小人想的是得到好處。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裏仁》
看見賢德的人想以他為榜樣,看見不賢德的人就內心自我反省。
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論語·述而》
追求仁就得到了仁德,這可沒什麽抱怨的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9.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論語·述而》
品德不能修養,學業不能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挺身去做,有缺點而不能改正,這是我所擔憂的。
10.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論語·子張》
大德不能超過界限,小德可以有所出入。借指大事上要堅持原則,但小事上可以靈活對待。
1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靈公》
君子嚴於律己,小人則苛求他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成之。
——《論語·衛靈公》
有德行的人以道義為根本,並且用禮義來實行它,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它,用誠肯的態度來完成它。
1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論語·衛靈公》
品德高尚的人端莊而不與人爭執,合群而不拉幫結派。
1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衛靈公》
多責備自己而少指責別人,那麽怨恨自然就消失了。
6. 關於生活的詩句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只是用樸素的語言吟詠,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人生的愁恨。李煜處在人生的絕路上,已經看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回顧著滔滔江水壹般流逝的時光,春花秋月,年復壹年,四十年的往事湧現在心頭。小樓東風,春光又新,但可惜是最後的時日了;月色依舊,可惜已經不是舊時的家園。春花秋月觸發著內心無限的愁恨和悲哀。
書憤
年代:宋 作者:陸遊 體裁:七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首詩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遊家居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時所作。這時候,他已經是壹個六十二歲的老人了。
陸遊從小就立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壯誌。他壹生懷著壹顆愛國赤心,日夜盼望著驅琢金統治者,收復失地。可是南宋王朝始終以茍且偏安為基本國策,以皇帝為首的整個統治集團久已安心於屈辱的生活,不想再圖振作。陸遊處在這樣壹個環境底下,就使得他終生無法施展其懷抱,實現其理想。到了六十二歲閑居家鄉時,回顧過去的壯誌,看看當前的現實,不能不感觸萬千而見之於此詩。正因為這樣,所以詩中壹面追述他早歲的豪邁氣概和人民抗金的英雄事跡;壹面感嘆自己報國的壯誌為酬,朝中無人能象諸葛亮那樣堅持北伐,為國出力,從而使詩中充滿著蒼涼沈郁的情調。
年代:唐
作者:李煜
題 :相見歡
內容: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秋夕①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②。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③。
這是壹首宮怨詩。詩中“銀燭”指白蠟燭。燭光清幽,陳設華美而氣氛黯淡,襯托出宮女的孤寂。二句“輕羅小扇撲流螢”,可看出時已秋季,小扇已非驅熱之物,但宮女仍然用它來撲打流螢,可見她是多麽百無聊賴。夜深階寒,夜涼如水,但被人遺忘的宮女仍然沒有入睡,久久仰望空中閃爍的繁星。而她所看的只是牽牛、織女二星。
納蘭性德《虞美人》——
回廊壹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
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賞析:容若故地重遊,獨立於花陰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應是他和戀人昔日常常逗留約會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舊,地上人事已非。月華柔軟如水又怎樣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兩個人。
7. 嚴格自律快樂成長的詩歌10句
1、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
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吳兢 2、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壹段很長的時期;趁妳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地辦事。
——德國·歌德 3、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美·馬克·吐溫 4、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
——英·莎士比亞 5、財能使人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勢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豈在塵埃裏?——邵雍 6、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包拯 7、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余甘。——齊白石。